駱曉昀
觀眾在無錫物聯網應用和產品展覽會上參觀(季春鵬/ 攝)
近期,2022年中國內地GDP30強城市數據全部出爐,寧波、青島、無錫位列12至14位,三座城市2022年GDP體量均在1.5萬億元左右。
作為沿海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寧波和青島都擁有世界一流港口,港口經濟是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而沒有沿海港口優勢的無錫,樞紐效應相對較弱,如何看齊寧波和青島,引人關注。
作為近代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鄉鎮企業的發源地、民營經濟的集聚地,無錫被譽為“百年工商城”,歷來有著尊商、重商的傳統。這座城市當如何賡續工業血脈,把脈未來發展?
2023年2月13日,無錫市產業強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會上對無錫市產業強市重大產業項目、突出貢獻企業和優秀企業家予以通報表揚。
從一定意義上講,近代以來無錫崛起為工商名城的“百年建城史”,就是一部“錫企發展史”。
關于無錫縣城的最早文字記載,見于東漢《越絕書》。漢時,無錫已有由城門、城樓構成的完整縣城,并分為子城和羅城(外城)。
從一定意義上講,近代以來無錫崛起為工商名城的“百年建城史”, 就是一部“錫企發展史”。
建城后千余年間,無錫幾乎從未遭受重大戰亂破壞,直至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此后3年間,清軍與太平軍對無錫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戰,無錫飽受戰火摧殘。
戰亂令無錫大傷元氣,但也促成了地方經濟新的發展契機。
太平軍攻占無錫后,曾實施“均田畝”性質的軍政治理,減輕田賦,使農業生產得到短暫恢復。其政權穩定后,為獲得經濟收入,采取了保護農戶和私營工商業的政策,提倡公平買賣。清末名醫張乃修在其所著的《如夢錄》中記錄,當時的無錫“各鎮口熱鬧如城市”。
在中國民族工業史中,“榮”“楊”“唐”“薛”被稱為無錫四大頂級家族。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以榮氏為代表的錫商創辦了申新、茂新等龍頭企業,為無錫建設工商名城成功奠基;改革開放后,海瀾、新長江、紅豆等本土企業從鄉鎮企業發展為全國500強。
如今,龜背形的“無錫城”應是漢時無錫的羅城區域。史料中其東面的“弓”“弓河”位置,就是無錫解放后被填沒后修建的解放東路。
作為中國民族工商業發祥地,無錫早期的民族工商企業大多沿運河布局,由此也使得解放環路內的“老城廂”集聚了無錫城的半部工商史。
1919年,著名的愛國實業家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在無錫古運河邊建起了一家棉紡織廠,命名為申新三廠(無錫第一棉紡織廠前身,以下簡稱“無錫一棉”)。如今,這家百年有余的企業,實現了從民族工商業典范到全國棉紡織行業排頭兵、全球最大緊密紡生產基地的跨越。直到今天,“無錫一棉”始終是全球高端紡織生產商,為“阿瑪尼”等眾奢飾品牌提供支持。
“實體經濟是城市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也是穩定經濟大盤的‘壓艙石’?!敝泄矡o錫市委研究室原副主任劉俊在《厚植無錫實體經濟發展新優勢》一文中寫道。
志當存高遠,平疇萬里行。無錫的大志向是“打造新時代工商名城”,產業強市成為無錫經濟的最大共識和無錫城市的最亮名片,也是這個工業重鎮堅守根本、傳承根脈的路徑所在。
江南富庶,由水而生。全長1710公里,流經6個省、25個地級市的京杭大運河,千年前便串聯起了中國的南北商貿,沿河諸市皆因河而興,其對無錫特別懷有厚愛。
京杭大運河無錫段北接長江,南達太湖。這段古運河形成于春秋,發展于隋唐,興盛于明清,在當代依舊發揮著重要航運功能。無錫工商業繁榮于斯,無錫居民生長于斯,無錫文脈孕育于斯。在歷史的長河中,大運河及其支流水系深深地影響了無錫城區的變遷,形成了“千里運河獨此一環”的城市景觀?,F代城市風貌交織千年水韻,在時空間傳遞著興盛繁榮。
大運河無錫段全長41公里,其北端從位于常州與無錫交接處的五牧——今洛社鎮入境。
洛社有1600多年歷史,是地處長三角腹地的歷史古鎮、經濟強鎮、文化名鎮。宋代《府志》已刊有“洛社”地名,據考證,王羲之的青少年時期在此度過,如今洛社高中內仍留有他的“洗硯池”遺跡。
大運河進入洛社5公里處,便是鎮中心。解放前,市鎮上擁有70多家米行,各種行業、商店應有盡有,故有“小無錫”之稱。
“20世紀60年代初,原無錫縣工業布局憑借洛社水陸交通便利而興起集中?!甭迳珂傸h政辦原主任陳為民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1976年,無錫新運河續建開工,至1983年完成了自黃埠墩向南,經錫山東麓,穿錫山、梁溪兩座大橋,至梁溪段四級航道工程,長4.04公里?,F在的梁溪商旅相融,興旺發達。梁溪科技城核心區2023年重大項目總投資達到324.2億元。
1983年至1997年,無錫古運河段實施了新開河段護岸工程、完成了梁溪至南門下甸橋段四級航道水下開挖工程和無錫境內其他河段的四級航道整治。2000年,繞城段新運河底寬達到60米,其他老運河段底寬35-90米。至此,無錫大運河改道工程全面完成,京杭運河完全繞城而過。
如今,無錫城區古運河可分三段:北段吳橋至江尖,為古芙蓉湖最后留下的遺跡,是歷史上無錫米市的主要場所;中段江尖至南門,分東西二線環抱古城區而過,為“千里運河獨一環”的勝跡之所,更是無錫的民族工商業在全國率先崛起的發源地;南門至清名橋段,被稱為“江南水弄堂”,是無錫古代商業街的典范。
水因流動而不息,商有傳承則長興。無錫工商業于近代有“榮氏”初創于古運河岸;在改革開放初期又創出了“四千四萬”精神;直至今日,無錫弘揚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四敢精神”,讓這座城在新時代下持續輸出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無錫古運河歷史文化街區
科技為帆行大船,無錫具有一脈相承的“科創基因”。在發展之路上,“創新”始終是無錫發展中的高光亮詞。
“1990年1月20日,國務院領導同志來洛社鎮視察了4所企業,第一個便是‘太湖鍋爐廠’?!标悶槊駞⒓恿水敃r的接待工作,據他回憶,國務院領導同志當時對鄉鎮企業有能力生產鍋爐尤其詫異。
依靠科學技術發展鄉鎮企業,是無錫的傳統。2021年6月,惠山高新區(洛社鎮)批準籌建,一張全新的國家級名片——惠山區智能基礎零部件制造產業集群,在此誕生。
2023年2月10日上午,惠山高新區2023年重大產業項目、無錫航空航天產業園啟動區同時開工。這標志著惠山高新區主動融入國內外航空航天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有望成為長三角航空航天產業新高地。
惠山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洛社鎮黨委副書記萬智健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惠山高新區已聯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錫研究院、先進技術成果長三角轉化中心無錫分中心、中科院上海高研院等研究機構,打通“產學研”完整鏈路。
惠山區委副書記、惠山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吳虹娟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洛社鎮的工業布局原本缺少航空航天產業,通過近兩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吸引了一批項目,這也是一種‘無中生有’。例如,招引西北工業大學李賀軍院士團隊的碳基復材項目,政府‘以投帶引’,通過高新區三個母基金,扶持重點項目做大做強?!?/p>
在無錫,產業項目“無中生有”早有傳統。2006年,無錫政府即出臺相關“引才”計劃,在5年內引進30 名海外留學歸國領軍型人才創業。
無錫日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日聯科技”)董事長劉駿即是通過上述計劃來無錫建廠?!巴陼r,我就對無錫有‘重商、崇商’的印象。我認為,蘇錫常這一帶是國內經營環境最好的地區?!眲ⅡE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劉俊帶領團隊從白手起家走向世界前列,員工規模也從個位數增長至700多人。
日聯科技是國內從事精密X射線技術研究和X射線檢測裝備開發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癤射線不僅應用于醫學領域,在工業領域中應用空間也很廣泛,業界稱我們為‘工業醫生’?!眲ⅡE說。
新世紀之前,這項關乎國家工業產業安全的技術被德美日三國壟斷?!爱敃r一臺進口設備動輒要花幾百萬元以上?,F在,我們生產的具備同樣功能的設備,價格僅是當年進口設備的一半,甚至更低?!眲ⅡE說。
日聯不僅研制和生產高端智能X射線檢測儀器裝備,也從事射線物理基礎理論研究,并在此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成功研制出了中國第一臺熱陰極微焦點X射線源這樣的核心零部件?!?023年,我們的產品零部件的國產化率將達到70%,2025年實現100%?!眲ⅡE說。
打造新時代工商名城,爭當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城市范例,必須以現代化的產業體系為根本。
2023年2月14日,無錫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將構建以4個地標產業集群、6個優勢產業集群、5個未來產業為支撐的“465”現代產業體系,以進一步加快重點產業集群建設。
4個地標產業集群分別是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6個優勢產業集群分別是高端裝備、高端紡織服裝、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5個未來產業分別是人工智能和元宇宙、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導體、氫能和儲能、深海裝備。
無錫被譽為“物聯網之都”,在所有現代產業體系中,無錫物聯網產業在全球處于領先梯隊。從“先行”到“領航”,無錫物聯網不僅完成自身再升級,且不斷賦能其他產業集群。
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無錫對發展物聯網產業進行戰略部署,并建立起國內首座中國“微納傳感國際創新園”。
2009年11月13日,國務院批復同意無錫建設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這是我國唯一的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無錫擔起了在物聯網領域先行探路的使命。
2021年,無錫已有物聯網產業“國字號”創新載體近200家,牽頭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0余項,其中包括有“物聯網憲法”之稱的體系架構標準,代表中國牢牢抓住國際標準話語權。
同年10月,經工信部評估認定,無錫高質量完成《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發展目標任務;12月,無錫發布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新一輪五年發展規劃,標志著無錫物聯網產業進入新發展階段。
“2022年始,無錫對物聯網產業進行了再聚焦,‘有所為,有所不為’?!桓袃删W’,智能傳感應用、車聯網及工業互聯網領域成為焦點。2022年,無錫物聯網產業規模實現16.2%增長,產業營收規模達到4011億元?!睙o錫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物聯網產業發展處處長張凡說。
智能傳感器是物聯網構建的基礎。同時,物聯網作為物物相聯的網絡,又賦能現代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在勢不可擋的數字化浪潮中,無錫堅持把數字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為江蘇打造全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勇挑重擔、多作貢獻?!睙o錫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吳燕表示,在無錫,以“物”為魂、以“數”為器,如今得以“數實共生”的物聯網厚積薄發,已成為無錫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中國物聯網國際創新園(本稿圖片均由無錫市委宣傳部供圖)
打造新時代工商名城,爭當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城市范例,必須以現代化的產業體系為根本。目前,無錫已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深入實施產業強市主導戰略,加快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無錫自古以工而興、靠商而榮,又在近現代創造諸多輝煌。在新時代,它將不斷為提高產業體系的自主可控水平而努力奮進。
展望未來,在傳承與創新之間,無錫將為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探索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