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重洋 史佳慶
2月,亦城家園中心社區食堂內部
每天早上8時剛過,66歲的郭德茂老人便準時出現在北京經開區亦城茗苑社區食堂前。推開門,食堂里的大饅頭新鮮出籠,豆漿、稀粥熱氣騰騰?!霸缟铣缘煤?,一天心情好?!惫旅嬖V《瞭望東方周刊》。
在《關于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發布后,網絡媒體發起了對居民最需要的社區服務設施的投票,結果表明,社區食堂熱度最高——93%的受訪居民盼望家門口建設社區食堂。
北京聯合大學城鄉基層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楊積堂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干凈衛生、健康便捷、價格合理的社區食堂,是完整社區的重要配置。好的社區食堂一定能夠成為增進社區居民交流、提升社區志愿服務、增強社區共建合力的重要舞臺?!?/p>
亦城茗苑的亦城家園中心食堂物美價廉,應季變化的不同飯菜吸引了附近許多老年人。
“其實周邊餐廳也不少,但唯獨這家社區食堂我最愛吃?!惫旅f,“我是一家技術國企的退休工人,以前家中吃飯一直是老伴操持,但幾年前,老伴因記憶力下降做完飯后經常忘了關上燃氣灶,后來查出是晚發型阿爾茨海默病?,F在老伴做飯不放心,我又不會做,同鄰居聊天的時候,才知道這里開了個社區食堂,現在我們幾乎每天都上這里?!?/p>
“紅燒帶魚、茄汁鲅魚、鮮蘑肉片、野菜團子輪換吃,基本不重樣,味道都不錯,現在我隨便選,價格都實惠?!?郭德茂說。
正值午餐時間,亦城家園中心食堂屋內人頭攢動,井然有序。餐桌前坐滿了人,老年人就餐區域更是熱鬧?!斑?,您來啦!”“今天的清炒木耳是東北的,肉厚質美,您嘗嘗?”如有老人進門,一旁的服務員立刻上前進行接引指導,端盤、打飯、刷卡、招呼落座,一氣呵成?!盀榱吮苊獯蠹覟槌陨栋l愁,這里不僅有多套‘周菜單’,每個周套餐下還有不同的ABCD套餐可供選擇?!币喑羌覉@中心食堂項目主要負責人、北京亦莊商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萬嘉祥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紅燒帶魚、茄汁鲅魚、鮮蘑肉片、野菜團子輪換吃,基本不重樣,味道都不錯,現在我隨便選,價格都實惠?!惫旅f。店內20元的午餐套餐,超過60歲的居民享受八折,使用養老助殘卡還可疊加優惠。
今年26歲的白領陳然(化名)也是亦城家園中心食堂的???。他在附近工作,公司提供的青年公寓距此不過數百米?!肮静惶峁┤?,我以前就靠點外賣,吃得不健康且花銷大?!弊詮呐既桓聛砹艘淮紊鐓^食堂后,陳然迅速被“圈粉”?!安粌H是解決日常用餐,如果跟朋友小聚,社區食堂也是性價比很高的選擇,這里有烤魚有炒菜,晚上還有夜宵燒烤?!标惾桓嬖V《瞭望東方周刊》,他這次點了一份周菜單上20元的B套餐,“香菇雞塊量挺大,爆炒酸白菜解膩,木須肉口味正宗,還有蔥花餅和西紅柿蛋湯,可以吃飽吃好?!?/p>
飯點過后,人們三三兩兩離開,郭德茂又下單了一份套餐,趁熱打包帶回給老伴。
“亦城家園中心從 2020 年起落地于此,三年來一直服務周邊社區居民。大家吃得滿意就是我們的希望?!?北京經開區社會事業局副局長王小會告訴《膝望東方周刊》。
北京已跨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以西城區為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區60歲及以上人口為28.7萬人,占全區常住人口的26.0%,這一數據分別高出全國和全市平均水平7.3和6.4個百分點。
“老年人最需要什么樣的服務?首先是一日三餐不麻煩人?!边@是許多老年受訪者的回答。面對快步而來的“銀發浪潮”,社區食堂成為北京市建設完整社區的關鍵撬動點。
2022年9月,《北京市西城區養老助餐服務實施細則(試行)》正式實施。目前,西城區由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養老照料中心、機關內部食堂開放、社會化餐飲單位、社區助餐點構成的183家養老助餐點在全區統一助餐平臺集體上線,使用西城區“父母食堂”品牌和執行統一服務標準,為西城區常住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訂餐、就餐和送餐等服務。
“重點滿足失能、失智、高齡等不具備做飯能力老年人的助餐服務需求,兼顧滿足其他老年人就餐的便利性、多樣性?!北本┦忻裾窒嚓P負責人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西城區首家智慧適老餐廳位于西城區黨群服務中心暨展覽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拔覀冞@里不僅承載了‘父母食堂’助老功能,也引進了‘智慧食堂’概念,利用數字化科技為社區居民尤其是社區老年人服務?!闭褂[路街道智慧適老餐廳項目負責人李慧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午飯時間,《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在這家食堂看到,老年們拿起餐盤,選擇喜歡的餐食,在電子結算器上刷臉結算后,整個過程也就三四分鐘?!拔覀優槭褂秒娮釉O備有困難的老年人開發了小程序,老年人可在志愿者的幫助下將自己的身份信息錄入并進行人臉采集,以后每次來吃飯刷臉就行?!崩罨壅f。
不止西城區,北京各區紛紛出手制定相關政策,推行具有轄地特色的社區食堂和養老助餐服務。
豐臺區右安門街道翠林二里社區老年餐廳根據人流量和周圍居民喜好,兼顧堂食的同時,也開放窗口式售餐。海淀區塔院社區食堂在做好本職服務的同時,不斷擴展服務內容,包括在非用餐時間開辟主食檔口、熟食檔口,提供上門送餐服務等。經開區除落實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可享受每人每天5元的就餐補貼外,也保留了常住老年人享受每人每天2元的就餐補貼。只要是在經開區常住半年以上的60歲以上居民,都可享受相關助餐服務。
“我們促進與現有養老服務機構服務、社區服務、生活性服務業有機融合,鼓勵養老助餐集中配送單位與社會單位食堂、餐飲企業融合發展,做到空間集約、配送方便、成本可控?!北本┦忻裾窒嚓P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擴大養老助餐服務供給,引導鼓勵養老服務機構、社會單位內部食堂、老年餐桌及社會餐飲企業參與社區食堂項目。
北京勁松街道,第二家“美好鄰里食堂”在勁松中社區落戶開業迎客
社區食堂的可持續發展是多方關注重點。
此前有媒體報道,部分城市的社區食堂出現虧損現象。以保定一家社區食堂為例:招聘了4名廚師,但每天只有30多人來用餐,人均消費10元,食堂僅人員工資每年就超過26萬元,收不回成本,只能暫停營業。
萬嘉祥也有類似擔憂:“如果社區食堂運營主體持續虧損,服務勢必跟不上,一旦形成惡性循環,最后就會不了了之?!?/p>
對此,網絡上也有相關討論,并引發網民廣泛關注。
楊積堂說,社區食堂建設不能一哄而上,餐飲商業主體建設和運營是交給專業社會組織還是交給社區物業公司,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勢利導,探索適合本社區居民的模式。
萬嘉祥發現,老人來社區食堂吃飯的同時,總喜歡買點什么東西帶回家。瞄準這個“增長點”,他在社區食堂旁打通了一間生鮮超市,里面有水果生鮮、乳飲酒水、日化家清、糧油調味及少量家居百貨,經營收入一直不錯。
北京市石景山區魯谷街道,目前共有三家社區食堂。六合園南社區的社區食堂位于老舊小區改造后新建的立體停車場內,由小區物業對外招租,聘請餐飲企業運營,物業收的房租約為市場價的一半。魯谷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街道辦事處主任靳晶說:“我們正在探索政府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如何讓社區食堂在市場上正常存活下來?!?/p>
北京市豐臺區怡?;▓@社區食堂自2018年開辦至今,每日為社區居民提供三餐服務。這個由物業公司直接管理的社區食堂是在物業員工食堂基礎上改造而成的,使用物業用房,減少了房租壓力。隨著居民用餐需求量的增大,物業公司增加了社區食堂運營渠道,除了提供堂食以外,還有外帶主食廚房、社區便民餐車、社區送餐上門等服務。
“物業直接運營,對于社區居民的需求反應更加及時,同時也更適合老年人居家養老模式。其次硬件設施上的調度,物業也能提供更多助力?!扁N飿I辦公室主任郭曉晨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楊積堂說:“一些優秀的管理規范、服務質量高的物業公司,發揮熟悉社區、服務便捷等優勢,在社區食堂建設和運營方面做出更多探索,會讓社區居民和物業公司實現雙贏?!?/p>
“社區食堂作為基層公共服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政府兜底性購買公共服務和項目主體合理市場盈利之間,要實現平衡,要探索適宜的建設模式、運行模式、服務模式、監管模式,既要滿足社區居民需要,尤其是服務‘一老一小’的公益性,又要探索社區食堂的可持續性發展,讓社區食堂建得起,走得遠?!睏罘e堂說。
1 月,北京康助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為老人們研發的新春“花饃”禮包(史佳慶/ 攝)
“在社區食堂的基礎上,我想把社區服務延展得更寬更遠?!比f嘉祥說,在經開區社會事業局的支持下,圍繞著生鮮超市和社區食堂,目前已盤活了數個檔口,分別開設便民理發、家政服務、洗衣織補等服務場所。養老驛站和街道社區服務中心都在食堂樓上,居民藥房也在不遠處。
“現在的亦城茗苑已具完整社區雛形。亦城家園中心未來將繼續增加超市品類和便民服務項目,不斷優化布局,向居民提供更加豐富的生活性服務?!蓖跣f。
“建設社區食堂既是提升社區公共服務的需要,也是完善社區治理的重要方面,社區黨組織、居委會要用好建設食堂的契機,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提升社區治理效能?!睏罘e堂說。
在豐臺區怡?;▓@,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定期召開聯席會,在社區黨委的帶領下,調動738名社區在職黨員的力量,落實“接訴即為”要求,統籌辦好居民反映的難事實事。根據居民需求,怡?;▓@目前已經迎來第二個老年食堂。
站在社區食堂門口,不遠處便是怡海幼兒園、怡海小學、怡海中學。再往南望去,是怡海老年大學和怡海優佳養老照料中心。向東走一會,是怡海商業街,洗衣、理發、小吃、文具店、超市等?!霸谶@個面積130萬平方米、居民樓42棟、常住居民 6700戶、人口 1.5萬人的超大型社區里,社區醫療站、社區超市等很多生活服務設施都將迎來‘第二個’甚至‘第三個’?!惫鶗猿空f。
據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披露,五年來,全市累計建成運營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424家,發展養老助餐點1168個。
社區食堂回應了基層治理中出現的新問題,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朱華榮建議,應給予社區食堂更大力度的資金支持,聯合外賣配送平臺等建設“智慧養老”社區。全國政協委員王淑惠則建議,綜合考慮轄區老年人口規模、就餐需求、服務半徑等因素,城市社區可按照“15分鐘就餐服務圈”進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