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林
(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秦南鎮農業農村局,江蘇 鹽城 224021)
豬寄生蟲病多發生在管理和環境較差的養豬場或養殖戶,與飼養方式、豬舍結構、衛生管理、豬飼養密度、糞便處理、豬圈土壤質量和氣候等眾多因素有關。豬寄生蟲感染后會降低體重增加速度和飼料與肉的比例,從而延遲豬出欄時間,影響出售創收,給養豬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豬一旦感染寄生蟲病對豬的危害特別大,輕者發育遲緩,生長緩慢,重者形成僵豬甚至死亡。
蛔蟲繁殖能力強,生存能力強,蛔蟲病是豬最常見的寄生蟲病,豬的小腸內易出現寄生蛔蟲。特別是3~6 月齡的幼豬更易感,成年豬的患病率較低。母豬感染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但會出現隱性蛔蟲傳播。豬蛔蟲幼蟲一旦侵入豬的肺、肝等內臟器官,很可能會引起肝組織出血、肺炎等疾病。體重減輕,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感染寄生蟲病。另外,如果豬的小腸內有大量蛔蟲,則會引起腸梗阻,可直接導致死亡。
養殖場應加強豬蛔蟲防治意識,對飼料進行分類儲存,定期清洗飲水設備,防止飲水和飼料受到豬糞和蛔蟲等污染。每周安排專人清掃豬舍及周邊活動場所,及時清理豬糞。
對購買的種豬進行檢疫,一旦種豬感染寄生蟲應進行隔離治療??蓪⒓妆竭溥蚧烊腼暳?,按10~20 mg∕kg 體重的劑量飼喂?;蚱は伦⑸湟辆S菌素,劑量為0.3 mg∕kg。養殖場應綜合考慮豬群的年齡和體質,適當調整用藥劑量和濃度[1]。最好提前小范圍服用試驗,服藥后密切觀察豬的健康狀況,一旦出現嘔吐、腹瀉等中毒癥狀,立即采取治療措施。
3~7 d潛伏期后,體溫升至40.5~42 ℃;7~10 d后精神低落,食欲減退或食絕,糞便中有黏液(水樣腹瀉多見于仔豬),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呼吸困難,淺而快,嚴重者為犬坐呼吸,流鼻涕,有時咳嗽。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病終末期鼻翼、下肢、大腿內側、腹部出現紫色紅斑及少量出血。病情后期無法躺下,呼吸極為困難,體溫下降而死。時有泡沫液體從嘴里流出。已耐受的豬通常會在2 周后恢復,但通常會留下神經系統癥狀,如咳嗽、呼吸困難、后部麻痹、斜頸和癲癇樣痙攣。懷孕母豬的主要病癥為高燒、食欲減退、嗜睡幾日后發生流產,有死胎或仔弱產出,但母豬產后很快痊愈。
加強日常飼養管理,飼喂全面均衡的飼料,避免各種應激,增強自身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豬舍及周邊環境要保持良好的衛生,不得向豬提供被污染的飲水和飼料。 5—9 月是該病易發流行的季節,可在每噸豬飼料中加入磺胺嘧啶500 g、乙胺嘧啶25 g,持續添加藥物1 周,可有效預防豬弓形蟲病的發生。
治療該病主要用磺胺藥治療,磺胺嘧啶70 mg∕kg體重口服,或使用磺胺嘧啶鈉注射液,20 mg∕kg 體重肌注,每日1~2 次,連用2~3 d;磺胺對甲氧基嘧啶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20 mg,1~2 次∕d,持續2~3 d;每千克體重口服50~100 mg 磺胺甲惡唑,持續3~5 d;或磺胺甲惡唑注射液,每千克體重注射50 mg,1~2 次∕d,連用2~3 d[2]。
主要病因是疥螨寄生皮膚發病,又叫疥瘡,俗稱麻風病,是疥螨蟲寄生在豬的皮膚上,引起皮膚出現紅斑、膿皰、痂皮、裂痕等病變。該病的特點是劇烈瘙癢、煩躁不安、食欲下降、生長緩慢和飼料報酬減少。屬于嚴重危害生豬生產的疾病,且難治愈。
仔豬可多次發病,病初在眼、頰、耳周圍,繼而蔓延至背部及后肢內側;病豬常在墻壁、豬圈、飼槽等摩擦病灶,嚴重時可引起出血、結締組織增生和皮膚增厚、局部脫毛。因瘙癢影響病豬正常采食和休息,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在寒冷的季節,由于脫毛使皮膚暴露,體內堆積的脂肪被大量消耗,導致體重下降,還可繼發感染導致死亡[3]。劇烈瘙癢、脫發、結痂、皮膚皺褶或龜裂、濕疹性皮炎、患處周圍進行性擴散,具有高度傳染性。豬疥螨對豬皮膚造成損傷,容易引起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綜合感染,導致豬濕疹滲出性皮炎?;继幯杆傧蛑車鷶U大到全身,具有高度傳染性,最終導致豬體質下降,衰竭而死亡。其臨床癥狀的輕重與豬的抵抗力有很大關系。當氣候條件適宜,飼養管理良好時,豬的抵抗力強,一般無明顯癥狀。夏季高溫季節,經常清洗豬圈和豬體,有利于減輕疥瘡癥狀;天氣寒冷,豬體質消耗,飼養管理不善,豬的抵抗力下降,臨床癥狀加重。
應從衛生、光照、通風、干燥、飼養密度、衛生消毒、增強營養等方面改進。每年春天、夏天及秋冬季節,全場至少要進行體內、體外徹底驅蟲2 次,每次驅蟲時間必須連續5~7 d。
加強對環境蟲害的殺滅,用2%敵百蟲稀釋液對豬舍、地面、墻壁、屋頂、周圍環境、畜舍周圍的雜草和用具徹底消毒,以徹底消滅散落的蟲卵等。利用糞便堆放高溫發酵殺滅蟲卵等寄生蟲。殺滅環境中的螨蟲也是防治豬疥螨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
應及時隔離病豬并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伊維菌素注射液以0.2~0.3 mg∕kg 體重皮下注射,間隔7~10 d,治療2~3 次可殺死新孵化的幼蟲。母豬待產送產房前,應清潔體表,尤其是耳朵。
輕度感染癥狀不明顯,但生長發育受到影響。仔豬(2~4 月齡)感染后死亡率高。主要癥狀是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貧血、生長發育遲緩、被毛干燥無光澤;陣發性咳嗽,尤其是早晚運動后或受冷空氣刺激時,鼻孔有膿性黏稠分泌物,嚴重者呼吸困難;部分病豬嘔吐和腹瀉,四肢和眼瞼腫脹。
及時清理豬舍內的糞便、污水、剩余飼料等廢棄物,避免大量病菌長期堆積。對豬舍消毒,包括豬舍地面、墻壁、飼養工具、糞便等,切斷病菌傳播途徑,為生豬健康生長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另外,養豬場要建在高處干燥的地方,豬舍和運動場要鋪水泥地面;墻壁和角落周圍的土壤應壓實,以防止蚯蚓進入,減少放養形式。一旦確診,應避免接觸土壤,消滅土壤中的蚯蚓。對于病死豬應采用焚燒或深埋等方式處理,避免病原體傳播。定期對生豬糞便進行清理,實行無害化處理,特別是對服用驅蟲藥的豬排出的糞便。
皮下或肌肉注射5%鹽酸左旋咪唑注射液;也可使用伊維菌素皮下注射,注射量為0.3 mg∕kg·bw,連續注射2 d 左右,1 次∕d 見效[4]。另外,在藥物治療前,可在飼料中添加適量健胃藥物,以保證良好的治療效果。
豬旋毛蟲病的臨床癥狀與旋毛蟲感染的數量和部位有關。旋毛蟲感染的數量越多,癥狀就越嚴重。輕度感染癥狀不明顯,但重度感染后會出現體溫升高、腹瀉、便血,有時還會出現嘔吐,體重迅速下降。當大量幼蟲侵入橫紋肌時,病豬出現全身瘙癢、肌肉疼痛、咀嚼、吞咽和行走困難,精神不振,食欲不振,聲音嘶啞,眼瞼和四肢水腫。
旋毛蟲病的發生幾率與飼養環境及飼養方式有直接相關。與圈養方式相比,散養感染率較高。要注意養殖方式的規?;鸵幏痘?,避免豬只與傳染源接觸,盡量采取圈養。要及時關注圈舍環境衛生,保證環境清潔,防止寄生蟲滋生。對舍內可能出現的其他動物尸體應及時處理,以防豬不慎誤食被旋毛蟲寄生的動物尸體,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按照一定的標準在豬飼料中添加甲苯咪唑和丙硫苯達唑,能有效殺滅旋毛蟲,減少旋毛蟲的發生[5]。苯并咪唑需根據病豬體重(100 mg∕kg)使用,在使用過程中要根據藥物和體重進行調整。
姜片吸蟲有強大的口腔和腹部吸盤,進入小腸后能牢牢吸住腸黏膜,截獲大量營養物質。病豬出現嗜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幼豬出現腹瀉,從而抑制生長。癥狀嚴重時出現腹痛、腹脹、腹瀉或嚴重水狀腹瀉。偶爾腹瀉和便秘交替發生,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病豬結膜蒼白,尤其是眼瞼和腹部水腫。
豬舍應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無積糞,嚴禁病豬糞便污染青飼料槽。池塘中水生植物帶有片尾蚴,煮熟喂食。消滅中間宿主田螺,在池內撒生石灰消毒。每年夏季和秋季末進行1 次驅蟲。鹽酸左旋肉堿10 mg∕kg 體重,研成粉,混入飼料中喂食,或獸用精制敵百蟲0.1 g∕kg 體重,研成粉,混入飼料中。
敵百蟲用溫水溶解后混入精料中,空腹單獨喂食,防止群食爭食,導致用藥不均。一般30 kg 架子豬,每次服用不超過10 粒。病豬體內的囊性幼蟲在9 月后成熟,此時可使用二氯化硫(粉),用量為每千克體重100~120 mg。該藥無異味,可混入飼料中供豬自行食用。給藥前停一餐,豬空腹喂藥,療效更為明顯。服藥后出現腹瀉,1~2 d 后可自然恢復正常。吡喹酮按50 mg∕kg 體重一次混入飼料中,或硝基硫氰胺按3~6 mg∕kg 體重一次混入飼料中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