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峰,莊定云,張蕾琛,柯小娟,黃蕓萍,付力成,王毓洪
(1.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蔬菜研究所∕寧波市瓜菜育種重點實驗室,浙江寧波 315040;2.正大農業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040)
中國約有鹽堿地0.27 億hm2,占世界鹽堿地面積的2.83%,占全國可耕地面積的25%,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長江中上游及濱海地區[1]。浙江省有鹽堿地約5.0 萬hm2,主要集中在杭州市、寧波市、紹興市、嘉興市、臺州市和舟山市等7 市,其中重度鹽堿荒地1.2 萬hm2,主要分布在溫州、臺州、寧波和紹興等地[2]。土壤鹽堿化是限制農作物生產的重要因素,開發利用鹽堿地,防范耕地的鹽漬化,是農業生產的重要任務[3]。
耐鹽西瓜-冰菜栽培模式利用西瓜和冰菜的耐鹽性,通過春季西瓜-秋冬季冰菜栽培,降低鹽堿地鹽度,提高鹽堿地復種指數,提高鹽堿地產出,增加收益,對可持續農業、生態農業和高效農業均有示范和引導作用,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西瓜春季栽培于1 月上旬育苗,2 月中旬定植,5月中旬開始采收,7 月中旬采收完畢;7 月中旬至8 月中旬高溫悶棚30 d,揭棚洗鹽15 d;冰菜秋季栽培于8 月下旬育苗,9 月下旬定植,11 月上旬開始采收,一直持續到翌年1 月中旬。
西瓜選用長勢強、抗性強、品質好、產量高的品種,中果型西瓜可選用甬蜜3 號、甬蜜6 號(寧波豐登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選育)、強者711(先正達農作物保護股份公司選育)等,小果型西瓜可選用蘭芯、夢月(寧波豐登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選育)、京玲2 號[京研益農(北京)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選育]等。西瓜種子預先干熱處理,預防黃瓜綠斑駁病毒病菌。
2.2.1 播前準備 育苗盤選擇選擇50 孔穴盤或口徑8~10 cm 的營養缽。選用草炭、珍珠巖、蛭石成分的商品基質。
2.2.2 催芽播種 西瓜種子溫湯浸種。在55 ℃水中浸15 min,浸種后清洗種子,在室溫下浸泡清水2 h,其間搓洗2 次,種子在28 ℃下催芽,催芽期間要保濕。胚根長1~2 mm 時播種,1 穴或1 缽1 粒,種子平放,胚根朝下,蓋1.5 cm 厚的基質,澆透水,覆地膜。
2.2.3 苗期溫濕度管理 出苗前育苗床日溫保持25~30 ℃,不超過30 ℃,夜溫18 ℃。出苗50%時揭除地膜。出苗后晝溫20~25 ℃,夜溫15 ℃。夜間可用電熱線、熱風爐或空氣加熱器加溫。種苗出土后及時脫帽。苗期基質含水量以65%為佳,空氣適宜濕度為50%~60%。
2.2.4 光照 避免強光直射,防止西瓜苗和基質失水。睛天用遮陽網遮陰,遇陰雨天氣、光照不足,可用紅藍光LED 補光,照度為120 μmol∕(m2·s),補光時間8~16 h。
2.3.1 冬季深翻凍土 上茬作物結束后,深翻土壤,深度40 cm,去掉大棚膜或掀起裙膜,低溫凍土。
2.3.2 整地施肥作畦 西瓜每公頃施商品有機肥22 500 kg,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15-15-15)600 kg、過磷酸鈣375 kg、硫酸鉀225 kg、硼砂15 kg,均勻撒施后翻入土中。畦面精細平整,中間開溝,溝寬30 cm、深15~25 cm,做成2~3 條種植畦,各寬2.5~3.0 m。四周排水溝深60~80 cm,寬30~50 cm。
2.3.3 覆膜 早春栽培提前1 個月覆地膜,提高地溫。每條畦鋪設簡易滴管1~2 根,覆蓋0.02 mm 厚的白色地膜或銀灰色地膜。若氣溫低,再搭建高1.4~1.5 m、跨度5~6 m 的中棚,覆蓋棚膜。
地表下10 cm 處土壤溫度在12 ℃以上時選晴天定植,采用爬地栽培,中果型西瓜早春栽培每公頃栽5 250~6 000 株,長季栽培每公頃栽3 750~4 500 株;小果型西瓜每公頃栽7 500 株。定植后澆足定根水,用營養土密封定植孔。
2.5.1 溫光管理 緩苗期密閉大棚,白天溫度保持在28~32 ℃,夜間15 ℃以上;伸蔓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 ℃,夜間13~15 ℃,適當通風增加光照,控溫降濕防止徒長,果實膨大期白天溫度保持30 ℃左右,當瓜膨大到商品瓜大小時適當降溫,特別是夜間溫度,超過35 ℃需加大通風;秋季栽培注意前期通風降溫,后期保溫。
2.5.2 整枝 采用一主二側三蔓整枝。主蔓長40 cm時整枝,每株留主蔓和2 條粗壯側蔓,同時調整爬蔓方向,使瓜蔓在畦面均勻分布。
2.5.3 授粉坐果 選擇耐高溫性好的平湖意蜂或黑蜂輔助授粉[4]。開花前7 d 每個大棚放入1 個蜂箱,包括1 只蜂王和3 筐足蜂(約6 000 只蜂)——內置1張封蓋子脾、1 張幼蟲脾、1 張蜜粉脾,入棚前3 d 用西瓜花粉配合糖水引誘飼喂,促使工蜂出巢授粉,一般7~10 d 即可完成西瓜授粉。第一批瓜選第二雌花位坐瓜,每株坐1 個瓜,第二批瓜每株坐1~2 個瓜;小果型西瓜品種每蔓1 瓜。西瓜長到果徑10 cm時選瓜,除去畸形瓜。
2.5.4 肥水管理 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追肥掌握“輕施提苗肥,巧施伸蔓肥,重施膨瓜肥,追施采瓜肥”的原則。通過水肥同灌的方式,苗期和伸蔓期使用水溶性肥料(N∶P∶K=19∶19∶19)75 kg∕hm2,開花期使用水溶性肥料(N∶P∶K=16∶8∶34)150 kg∕hm2,結果期使用水溶性肥料(N∶P∶K=13∶5∶42)300 kg∕hm2。大棚四周要清溝排水,防止土壤忽干忽濕,采收前15 d 控水。
2.6.1 防治原則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嚴格安全間隔期。
2.6.2 化學防治 選擇在西瓜上登記的農藥,按GB∕T 8321 和NY∕T 1276 的規定使用;禁用吡蟲啉、氟蟲腈、菊酯類農藥,以防止危害蜜蜂。
苗期病害以猝倒病、白粉病、炭疽病為主。分別用64%殺毒礬500 倍稀釋液、10%世高1 500 倍稀釋液、80%大生500 倍稀釋液防治。
大田期,西瓜炭疽病用80%大生500 倍稀釋液,西瓜蔓枯病用43%好力克5 000 倍稀釋液,西瓜疫病用64%殺毒礬500 倍稀釋液,西瓜白粉病用1%多氧清300~400 倍稀釋液防治;薊馬用50%托爾克4 000 倍稀釋液,蚜蟲用1%殺蟲素1 000~1 500 倍稀釋液,紅蜘蛛用1%蟲螨殺星1 500 倍稀釋液,美洲斑潛蠅用48%樂斯本1 000 倍稀釋液防治。
2.6.3 農業防治 實行5 年以上輪作或嫁接栽培;選用抗(耐)病品種;清潔田園;深溝高畦,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培育壯苗;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集中銷毀;嫁接、整枝、授粉、疏果等農事操作防止病害交叉感染和傳播。
2.6.4 物理防治 蚜蟲用黃板、薊馬用藍板誘殺,每公頃放置375~450 塊,規格為25 cm×40 cm;鋪設銀灰色雙面膜避蟲;大棚四周裙膜下安裝防蟲網。
采摘自然成熟瓜,不高溫悶棚催熟。當地銷售的保證成熟度九成以上,長途銷售的成熟度八成以上。采用剪刀剪斷果柄基部,保留果柄。
冰菜沒有育成的審(認)定品種,只有野生種[5],宜選用高產、抗病、品質佳的品種。冰菜的繁殖以種子繁殖為主,也可以扦插繁殖。
3.2.1 播種前準備 冰菜可采用種子直播,也可采用穴盤育苗。穴盤育苗用72 孔育苗穴盤裝滿育苗專用基質,噴足水,待基質完全濕潤后播種。冰菜種子細小,可使用頂端尖細的筆尖蘸水后輕黏種子,在育苗盤點播,4 粒∕穴。播種后噴水濕潤種子,覆蓋1 cm 基質,以表面不裸露種子為宜。每公頃用種量約75 g。
3.2.2 育苗 秋季栽培,播種后出苗前加蓋遮陽網遮陽、保濕、降溫,出苗后及時揭去遮陽網。出苗前苗床溫度保持26~28 ℃,出苗后苗床晝溫20 ℃、夜溫15 ℃,一般7 d 可出苗。出苗期光照以散射光為宜,后期可給予充足光照,水分控制把握“見干才澆,澆則澆透”,幼苗3~5 葉(苗齡20~25 d)時,可定植到大田。
大田每公頃施入腐熟有機肥7 500 kg,三元復合肥(15-15-15)750 kg,深耕整地做畦,畦面寬1.2 m,畦面高30 cm,壟間溝寬30 cm。冰菜宜采用雙行定植,行距、株距均以40 cm為宜。每公頃種植45 000~52 500 株。帶土坨移栽,避免傷根,覆土鎮壓。定植當天澆足定根水,隔天補水,定植后后7 d 內遇溫度較高的晴天,需遮陽降溫,以利于幼苗成活。
3.4.1 溫光管理 冰菜生長期溫度控制在15~28 ℃。冬季夜間溫度低于10 ℃時需搭小拱棚保溫,白天揭掉。夏季高溫時需要遮陽網遮陰降溫。
3.4.2 水肥管理 定苗后適當減少澆水量。水分控制掌握“見干見濕,澆則澆透”,保持土壤含水量70%左右。葉片定植初期,噴1 次0.2%磷酸二氫鉀葉面肥。定植成活兩周后,依照植株長勢,追施三元復合肥(15-15-15)150 kg∕hm2。采摘嫩莖葉后追肥。
3.4.3 植株管理 冰菜定植30 d 后整枝,降低枝組密度,及時摘除下部大片老葉,以利通風透光,防止老葉腐爛引起病害。
3.4.4 病蟲害防治 為害冰菜的病蟲害較少,病害主要是猝倒病,蟲害主要是蝸牛、蚜蟲、煙粉虱和薊馬等。猝倒病集中在苗期,表現為基部溢縮變細呈線狀、倒伏萎蔫,育苗時基質用福美雙50%可濕性粉劑800 倍稀釋液消毒,出苗后噴施30%甲霜惡霉靈1 000 倍稀釋液。蝸牛用6%四聚乙醛顆粒劑防治。懸掛黃板和藍板控制蚜蟲、煙粉虱和薊馬[6]。
冰菜定植后30 d 匍匐側枝長10~15 cm 時即可采收,每10 d 采收1 次,采收期可持續4~5 個月。在上午溫度較低時采收,結合整形[7],選擇生長較為密集的側枝,采摘8 cm 左右的頂端嫩梢和枝條,枝條基部需保留1 對功能葉片。采收后及時銷售或食用。采收和運輸需輕拿輕放,防止葉面折損或冰晶顆粒破壞。
耐鹽西瓜-冰菜高效栽培模式一年兩季種植多批采收,按照2021 年的市場價格計算,鹽地西瓜春季采收2 批,售價6.0 元∕kg,每公頃產量43 500 kg,產值26.1 萬元;冰菜秋季開始采收,持續多批,售價8.0元∕kg,每公頃產量45 000 kg,產值約36.0 萬元。合計每公頃產值62.1 萬元,經濟效益可觀。
西瓜可在含鹽量0.3%以下的土壤正常生產,可以利用鹽堿土壤富含鉀的特點種植出高品質的西瓜;冰菜耐旱、耐鹽堿,適宜生長的鹽分條件為海水濃度的20%,相當于土壤含鹽量0.06%~0.70%[8]。冰菜可從土壤中吸收鹽分,實現土壤脫鹽。每公頃冰菜每年可吸收3 000 kg 鹽分,是改良鹽堿地的理想作物[9]。山東半島濱海區鹽堿地栽培冰菜4 年后,土壤含鹽量由0.53%降至0.08%~0.10%[10],土壤改良效益顯著。
耐鹽西瓜-冰菜高效栽培模式耐鹽西瓜春季種植采收2 批,冰菜秋季種植采收多批,由于鹽堿地土壤富含鉀,西瓜和冰菜的品質高于普通地塊,價格提高30%以上,經濟效益突出。
耐鹽西瓜-冰菜高效栽培模式降低鹽堿地鹽度,增加比較收益,是可持續農業、生態農業和高效農業較好模式,有示范和引導作用,為沿海地區鹽堿地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