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孫冰|全國兩會報道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了對科技創新的重視,作為科技企業界的代表,我不僅親身體會到政府對科技創新企業的鼓勵是實實在在、沉甸甸的,也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應該勇做探索先鋒、勇闖科研高地、勇擔發展重任?!边B任了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的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雷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雷軍表示,他今年向大會提交了3 份建議,分別是《關于推動仿生人形機器人快速發展的建議》《關于構建完善汽車數據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議》和《關于大力發展汽車文化,助力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建議》。
因此,當聽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時,他深受鼓舞,倍感振奮?!斑@是對科技企業的殷切期望和熱烈感召,科技企業群體已經走進了奮進發展的又一個春天?!彼f。
在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曾“劇透”幾個未來將加快前瞻布局的重點科技前沿領域,他表示,將研究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
在雷軍看來,機器人產業正值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窗口機遇期。尤其是仿生機器人,因為其涉及AI、計算機視覺、光學、自動控制、自動駕駛等眾多技術領域,是全球公認的科技探索前沿高地。
“人形機器人產業技術跨度大、整合難度高、產業帶動性強、集成應用性強,在這一領域如果能夠實現發展和突破,無論是在2B 領域還是2C 領域,都能帶動一大批科技應用創新發展,對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際科技競爭都非常重要?!崩总娬f。
實際上,政策指引和助推正在逐漸明確。2022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5 個部門發布了《“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今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7 部門聯合印發了《“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
不過,仿生人形機器人是剛柔耦合的復雜動力學系統,與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領域緊密關聯,而且全球發達國家近年來已經在仿生人形機器人關聯的多個領域持續布局,所以對于中國企業來說,要想獲得發展與突破,并非易事,且時不我待。
基于目前我國在仿生人形機器人領域尚未形成系統的產業發展規劃和行動實施方案的現狀,雷軍建議,國家鼓勵扶持相關科創產業鏈參與各方,推進仿生人形機器人產業規劃布局,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并指導行業制定數據安全管理政策制度和標準規范,以此促進創新資源要素高效配置,全面推進仿生人形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我國在仿生人形機器人領域,還存在著核心部組件和零部件性能優化等關鍵共性技術薄弱、技術與應用脫節等問題,建議國家支持整機企業牽頭創建國家創新聯合體,形成‘點面結合’的長期持續創新機制,加強核心技術的聯合攻關?!崩总娬f。
“目前,我國在仿生人形機器人領域,還存在著核心部組件和零部件性能優化等關鍵共性技術薄弱、技術與應用脫節等問題,建議國家支持整機企業牽頭創建國家創新聯合體,形成‘點面結合’的長期持續創新機制,加強核心技術的聯合攻關?!?/p>
除了政府工作報告,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也讓雷軍非常興奮。他注意到《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中提到,要強化數字中國關鍵能力,一是構筑自立自強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二是筑牢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
“對科技企業而言,這是一份殷切期望,也是面向新一輪產業和技術變革的新機遇?!彼f。
雷軍創立的小米公司從智能手機起步,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擁有龐大產品和生態體系的科技公司。根據Canalys 等市場調研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份額位列第三,僅次于三星和蘋果,在中國廠商間拔得頭籌。
2021年,雷軍官宣了小米的造車計劃。天眼查APP 顯示,2021年,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接連成立,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已申請500 余項專利,其中,210 余項已獲授權。
因此,在此次兩會期間,小米的造車進展也受到了媒體的關注。據雷軍透露,目前,小米造車進展超預期并順利完成冬季測試,預計明年(2024年)上半年可以實現量產。小米汽車的首款車型計劃第一年銷售10 萬輛,此后3年累計計劃交付90萬輛,目標是“2024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
雷軍還透露,目前,自己一半的時間都花在汽車業務上,2022年汽車等新業務投入超30 億元人民幣,汽車研發團隊超2300 人。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逐漸普及,汽車所承載的行駛軌跡、生物特征等敏感個人信息,以及地理信息、車外影像等,這些數據既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要素資產,也給個人隱私、國家公共利益與安全帶來了挑戰?!崩总娬f。
基于此,雷軍提交了一份《關于構建完善汽車數據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議》。他表示,目前,國家雖然已發布若干汽車相關的數據安全推薦性國家標準,但尚無法覆蓋到研產供銷全業務領域。
為此雷軍建議,由主管部門牽頭,定義汽車數據分類分級規則,加快制定圍繞汽車生命周期和數據生命周期兩條主線的數據安全標準,指導產業發展。另外,當前各車企間數據尚未實現有效安全流通,數據孤島普遍存在,應當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構建汽車數據共享機制及平臺,讓各車企間的數據實現流通,將數據轉化為社會生產力。
而在另一份《關于大力發展汽車文化,助力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建議》中,雷軍也建議,應大力發展汽車文化,形成“汽車技術/產品發展—汽車文化興盛—汽車技術進步和消費需求持續提升”的正循環,成為推動中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關鍵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