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歷每年2月18—20日),太陽到達黃經330°時,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币馑际怯晁潥獾絹頃r,水獺開始捕魚,大雁從南方飛回北方,草木抽出嫩芽。
雨水節與春龍節密切相關。民間將農歷二月初二稱為“春龍節”,認為這一天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諺語云:“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p>
雨水節氣到來的當天,在北方大部分地區,人們一早就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家后燒香上供。這種儀式被稱作“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意為“挑龍頭”“吃龍膽”。
明代之后,又有許多與春龍有關的習俗,比如:撒灰引龍、熏蟲、剃龍頭、忌針刺龍眼等。有的地方人們當天起床后,一邊打著燈籠照向房梁,一邊念道:“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庇械牡胤綃D女當天不動針線,怕扎了龍的眼睛;或者不洗衣服,怕傷了龍鱗。此外,大家在這一天都要理發,希望交好運,而為孩子理發又稱“剃龍頭”。
“回娘屋”流行于川西一帶,是一種與雨水節氣有關的風俗。到了雨水節氣,出嫁的女兒紛紛帶著禮物回娘家,以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女婿要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為岳父、岳母送節,稱為“接壽”,感謝他們辛苦將女兒養育成人。
在川西民間等地區,雨水節氣很富有人情味。天一亮,年輕的婦女便牽著兒女站在路邊,等待第一個從此處經過的行人。無論男女老幼經過時,都會被這些婦女攔住,讓年幼的兒女向其磕頭,做對方的干兒子或干女兒,稱為“撞拜寄”,以此希望孩子健康長大。 這是雨水節氣的又一個習俗。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初春小雨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鏈 接·
雨水時節,往往是“草色遙看近卻無”,或許這才是詩人心目中最美的早春。除以上兩首詩,還有很多描寫雨水節氣的詩詞,請掃下方二維碼,欣賞更唯美的與雨水節氣有關的詩歌和知識!
名師點評
文章以雨水節氣為主題,通過五個部分向讀者介紹與雨水節氣有關的知識,并通過列數據、舉例等說明方法,說明該節氣包含的與自然、歷史、民俗等之間的關系,條理清楚,中心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