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偉俊 浙江交科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為了保證自身在競爭中勝出,企業必須不斷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形成風險辨識、評估以及防控機制。這需要企業的財務部門、人力資源部門、企業其他業務以及職能部門認識到風險管理的內涵,以預算管理為抓手,業財融合為手段,不斷探索和解決企業財務內部控制中存在的風險,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在行業競爭日趨嚴峻的背景下,企業需要建立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內部控制系統。這里的風險管理指的是經濟組織在中、長期發展規劃下,對自身運行過程展開全面梳理和分析,形成科學化的風險辨識、風險評估、風險防控機制,最終剔除企業運行當中的大部分風險,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當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雖然企業財務內部控制本身具有辨識、評估風險的能力,對風險具有一定的規避作用,但現實工作中總會有一些風險因素得不到有效控制,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無法趨于完善,在工作過程中經常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偟膩碚f,這些風險因素包括預算管理不科學、風險管理不系統、信息化管理不足、內部控制評價不完善等等。
預算管理不科學。預算管理當中財務部門需要結合企業各部門實際情況編制預算清單,但是企業各部門缺乏預算意識,或預算過程缺乏依據,經常性以主觀經驗為準,隨意填寫預算申請表的現象比較多。有的部門領導人為了維護個人利益,對企業全面預算、企業內控比較排斥,財務部門又沒有做到業財融合,無法全面掌控各部門預算申請表當中資金額度的合理性,最終導致預算管理不能發揮指導作用,企業運營資金管理處在較高的風險之下。
風險管理不系統。風險管理必須要有全面的風險辨識、風險評估、風險規避機制。當前,一部分企業并沒有認識到所有風險因素都具有動態變化這一特點,其風險辨識、風險評估、風險規避等工作缺乏動態反應機制,風險管理方面比較被動。
信息化管理不足。在企業運營過程中,一些風險存在于生產、研發、銷售、服務等流程之內而且容易受到內外因素影響隨時發生變化。例如人員風險就是變化最頻繁的風險因素之一,它也存在于企業經營始終。目前企業對財務內部控制人員風險缺乏動態管理,不能隨時隨地掌握有關人員的態度、行為,無法對其工作展開評價,結果導致能力不佳、思想道德有問題的人員進入關鍵崗位,直接影響到了財務內部控制的安全性。例如一些企業財務和出納卷款逃跑,這便是人員風險的體現。
內控評價不完善。 財務內部控制系統建設要實現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必須要有靈活而科學的內控評價體系,幫助管理人員動態發現內部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各類風險。目前,一些企業缺乏高效的財務內部風險控制評價模型,而且精于建模的專業人員較少,無法保證內控評價機制發揮總結、指導的作用。
以預算管理為抓手構建完善的內控體系。認真分析財務內部控制體系,不難發現預算管理是該體系的核心,故而抓住預算管理工作將其作為重要抓手,能夠有效打通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的屏障,實現業財融合打造出高效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提高財務部門在投融資、運營資金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和財務風險的防控能力。為了確保企業各部門理解和配合預算管理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組建預算管理工作組織架構。企業要建立預算委員會,下設預算管理辦公室,由預算管理辦公室聯合財務部門落實預算管理制度,使得企業各部門積極配合財務部門,在一年一度的預算編制當中,認真了解本部門資金使用情況,如實填寫合理的預算額度。
第二,提高激勵,實現全過程、全方位、全員預算管理。為了讓各部門積極參與預算管理,人力資源部門要在結合企業長遠規劃以及近期發展目標基礎上充分考慮各部門業務特點形成激勵機制。即:在部門提出合理化預算額度的前提下,如果部門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超額完成任務,同時預算有了結余,可以作為部門獎金形式發放到該部門所有崗位。當然,財務部門、人力資源、內部審計需要充分介入進來,避免各部門在利益驅使下出現作假行為。
以專業化財務管理提高風險管理的效率。第一,專業化財務管理指的是積極培養管理會計,通過管理會計來全面挖掘企業財務內部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例如,利率風險、匯率風險、政策風險、內控成本超過內控收益風險、企業內部集體舞弊風險、大概率事件帶來的內控風險、人為錯誤風險、管理越位帶來的內控風險、社會大環境帶來的企業財務內控風險等。企業只有通過管理會計不斷挖掘風險源,才能充分辨識風險、有效評估風險,將其劃分為科學合理等級,然后有效地形成防范措施,將內控風險降到合理水平,保證財務內部控制效益最大化。
確保企業財務部門實現業財融合。首先是以全面預算為抓手有效實現業財融合。其次是通過緊密的培訓樹立起所有人員業財融合意識,保證每個部門擁有預算管理、內部控制意識,主動配合財務部門做好資金管理工作。再次是優化財務管理制度,通過規范資金、資源、資產使用流程,確保財務部門的地位得到提升,使其成為企業決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成員。
以信息化管理為保障實現動態風險監控。第一,財務部門要積極融入ERP系統。財務ERP系統擁有強大的決策管理功能,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可以將財務管理觸角深入到各個部門,故而是企業預算管理、內部控制、業財融合的基本工具。
第二,財務部門要建立風險預警機制。財務部門要將各類風險分類并建立科學的風險評價指標,然后在財務系統中融入預警機制。當一些風險指標達到了設定的閾值,系統便會發出預警說明風險類型、風險等級以及風險規避措施。風險預警機制提高了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主動性,告別了風險管理被動歷史。需要說明的是,在預警當中要將存在于生產、研發、銷售、服務等所有環節當中且變化頻繁的風險因素作為重點防控對象。
第三,要培養財務人員信息化素養。企業要面對財務部門發起系統的信息技術培訓活動,力爭所有人員熟練掌握計算機、互聯網以及以ERP為代表的先進財務軟件,這是引導財務人員向管理會計轉變的關鍵一環。
以風險管理為導向提升內控評價質量。在企業財務內部控制評價工作中,要圍繞風險管理來展開評價,即改變以往單獨以企業經濟效益為評價指標的評價模式,要結合企業發展規劃、業務特點、產業鏈現狀等圍繞投融資風險、營運資金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政策風險、內控成本超過內控收益風險、企業內部集體舞弊風險、大概率事件帶來的內控風險、人為錯誤風險、管理越位帶來的內控風險、社會大環境帶來的企業財務內控風險等形成具體評價標準,通過評價標準來挖掘風險、明確風險種類,充分獲得風險管理的主動權。
為了使內控評價工作順利實施,要成立專業評價部門由專業人員來負責具體工作流程,確保評價的科學性、嚴謹性、系統性。在評價過程中要保證各部門信息通暢,要確保管理會計發揮功能作用,通過全員參與、全面評價挖掘出財務內部控制當中存在的短板、盲區。
企業財務內部控制是確保企業投融資活動、運營資金管理、利潤分配等工作有效推進的前提。企業處在較為復雜的環境中,容易受到各類風險影響。所以財務內部控制中需要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預算管理為抓手、以業財融合為手段,以有效的風險辨識、評估及規避為主要內容,全面構建科學、完整、有效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