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杰 沙曉爽
劇本殺最初誕生于英國,又被稱作“謀殺之謎”,即在某一虛擬的情景中通過搜查種種線索找出幕后真兇的游戲。劇本殺游戲一局通常5 到8 人不等,游戲玩家換裝后扮演劇中的角色呈現劇情,玩家通過數輪的搜證查找線索,集中推理討論,最終鎖定真兇。劇本殺一開始進入我國時,并沒有引起反響。直到芒果TV 綜藝節目《明星大偵探》播出后,劇本殺在我國受到大家的關注,劇本殺游戲開始火爆?!?021 實體劇本殺消費洞察報告》[1]顯示,2021年,國內劇本殺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50 億元,消費者規??赡苓_到941 萬,七成以上的消費者為30 歲以下的年輕人群。劇本殺為何能在眾多娛樂項目中脫穎而出,受到青少年的歡迎?這個新穎的話題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雖然劇本殺在國內爆火始于2016年,但學界有關劇本殺的研究并不多。從已有的文獻來看,學者們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研究。一是劇本殺為什么備受青年群體青睞[2]。結論有以下幾種:劇本殺是反群體性孤獨[3]的一種方式;劇本殺實現了沉浸式和社交的雙贏,相較零散式的無效社交,青年群體更偏愛沉浸式社交[4],沉浸式體驗的感受更強[5];劇本殺能為受眾帶來另類人生體驗[6]。二是探究劇本殺爆火背后的經濟價值。例如劇本殺入駐酒店[7]、景區[8]、電影院以及實體書店等,會帶來何種經濟收益[9][10]。三是分析劇本殺行業亂象如何整治和管理的問題。例如:劇本內容如何把控[11],如何打擊盜版劇本[12],怎樣實施版權保護[13],如何警惕劇本殺對未成年人造成的心理傷害[14],如何提高劇本殺實體店的消防安全[15],等等。本研究將劇本殺作為一種建構的異托邦,深入分析其背后的社會意蘊。
米歇爾·??略凇对~與物》一文中首次提出“異托邦”概念:異托邦是一個在現實生活中切實存在的場所,并且這一場所在所有的場所之外。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相較于無法實現的烏托邦,它是已經實現了的烏托邦[16]。它是一種典型的“異質空間”[17],是在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且有效的場所。它的存在形態是多種多樣的,在不同的場域中,異托邦會表現出不同的性質。
若想更深刻地理解這個概念,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異托邦是一個多元文化并置的空間[18]。這里又可將其劃分為兩個主要范疇,即危機異托邦和偏離異托邦。其次,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都是一個異托邦[19]。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公墓,從18世紀到19世紀,人們對墓地選址的考慮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說明了文化的演變和發展會對不同的異托邦形式產生影響。再次,異托邦將幾個異質空間共時地并置于同一個真實場所之中[20]。比如,電影院通過二維幕布讓觀眾看到三維立體圖像,這是一種常見的、可以被直接體驗到的異托邦。此外,時間和空間的無限累積也是異托邦的表現之一,它能夠讓彼此不同的時空在同一場所出現,可以容納多種不同的時間或歷史片段[21]。最典型的就是博物館,在這里不同時期的文獻資料和歷史文物不計其數,時間被無限堆積。另外,異托邦是一個兼具開放和封閉性質特征的系統[22]。如監獄或學校等,此類場所只允許那些滿足一定限制條件和要求,或具備特殊身份并被認可的人進入。最后,異托邦打造了一個虛幻的空間,這個虛幻的空間實質上對應的是超越了現實的某一真實空間,且能夠彌補這一真實空間的諸多不完美[23]。
劇本殺通過仿真的場景布置、玩家的身體在場以及劇本殺圈子的規則和行話,建構了一個真實存在的臨時性異托邦,玩家置身其中展開體驗型消費。根據劇本的不同類型,劇本殺實體店通常會配置風格各異的主題房間。此外,玩家還需換上特定角色的服裝,以期最大程度上將自己代入劇本角色。同時,劇本殺還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規則體系和行業黑話。例如,玩家在游戲過程中不能稱呼彼此現實生活中的名字,只能以角色名稱相待。此外,DM、NPC、拼車、跳車、翻車、水龍頭、菠蘿頭等行話也是玩家所熟知的。以上種種,都表明了劇本殺實質上就是一種異托邦的建構和消費。因此,借用??碌漠愅邪罾碚撨M一步闡釋劇本殺是適用且有效的。
劇本殺的完整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五個步驟:第一步,玩家自由選擇劇本類型,同時了解故事背景和內容梗概。隨后,每位玩家都會拿到分配給自己的劇本,繼而著手閱讀和代入角色。第二步,玩家開始閱讀自己的劇本內容,明確故事情節及需隱藏的任務。而后,表演開始。第三步,玩家需要進行簡短的自我介紹,說明自己所選角色的劇情、人物關系及時間線等。第四步,搜證環節,每位玩家都需要搜查相關證據來證明誰是兇手。搜證結束后,共享線索,集中推理。通常而言,搜證環節會分多輪進行。第五步,根據整個游戲時間設置,或所有玩家都認為謎底已經揭曉,沒有討論空間時,由玩家匿名票選真兇。最后,主持人宣布投票結果是否正確,并講述不同的故事結局,還原完整劇情和真兇作案過程。在此過程中,玩家需要代入角色,在幾個小時內沉浸于一個仿真的臨時宇宙當中。仿真異托邦的構建,需要以下要素。
一般來說,劇本殺實體店通常會有許多不同的房間。根據劇本類型的不同,裝修風格也大不相同。例如,古風劇本通常裝修成國潮風格;民國劇本裝修成舊上海灘風格;動漫人物劇本則加入更多的二次元元素。除此之外,燈光和恰當的音樂也是營造氛圍的重要因素。在劇本殺《組織者手冊》中通常也會寫到有關物品清單、開本前的準備等事項。例如,劇本殺《婚禮謀殺案》的《組織者手冊》中就提到每個參與者都需要有邀請函,這里的邀請函也是重要的道具[24]。以上這些準備都是為了讓參與游戲的玩家獲得強烈的沉浸感,置身其中,更好地體驗游戲魅力。擁有獨特風格且有道具加持的場所,便是異托邦形成的條件之一。
除了環境的仿真外,角色人物也要力求逼真。人物的真實便體現在專業化的服裝道具上,即所謂的換裝。換裝是指每位玩家都需要換上角色人物的服裝,以求更貼近角色本身。其實,關于換裝大家并不陌生。比如,網絡上的換裝小游戲、QQ 的厘米秀、大型游戲推出的游戲皮膚等都體現了換裝。唯一不同的是,以上提到的這些都是虛擬人物的換裝,而劇本殺的換裝是由真實人物完成的。這種由虛擬人物到真實人物的換裝轉移,是線下劇本殺吸引眾多玩家的一大亮點。劇本殺換裝的本意是讓玩家更貼合角色,更好地沉浸劇本。但是,對于部分玩家來說,尤其是女性玩家,換裝本身對她們就極具吸引力。她們可以不在乎劇情,不在乎推理,只要服裝好看,單純換裝后拍些好看的照片就能體會到極致的愉悅了。
此外,劇本殺游戲中玩家身體的在場具有重要意義。身體在場是一種狀態,也是身體與身體、身體與周圍“場”的一種關系[25]。身體在場意味著能夠對其他在場的身體發生作用,并能夠對其他在場的身體刺激做出反應,甚至能夠控制、操縱其他在場的身體[26]。在現在的真實時空中演繹另一個時空的故事,多時空共存,這是異托邦形成的又一條件。大型網絡游戲為什么能夠吸引玩家不斷投入時間、金錢,使其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呢?某種原因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身體在場,但這僅僅是虛擬身體在場,游戲當中的場景和道具是玩家不能直接觸碰和感知的。而劇本殺游戲實現了真實身體在場,在現實環境中人們共同聚集在一起,以面對面的方式進行互動和交流,真實地感受故事、表露情感。
劇本殺有不同的類型可供選擇。首先,從形式上可以劃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實景搭建和服裝道具配套的實景類劇本;另一種是店家提供一間房間和劇本,大家圍坐在房間里進行推理演繹的桌面本。其次,從售賣渠道來看,也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城限本,即城市限定,一個城市限定一家或幾家實體劇本殺店鋪可以使用,一般在展會上購買;另一種是盒裝本,可以在各類市場上隨意購買。另外,按照故事是否貼合現實可以劃分為“本格本”(基于事實的推理劇本)和“變格本”(基于虛構的推理劇本)。最后,根據劇本的內容形式和偏愛人群,可劃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是以案件還原為主線的硬核推理本,適合喜歡推理的玩家,也是劇本殺早期的主要類型;第二類是過程中有小游戲推動的歡樂本,適合想放松的玩家;第三類是存在較多感情糾葛的情感本,適合情感充沛且富有同理心的玩家;第四類是恐怖本,適合想通過強烈感官刺激獲得情緒及壓力釋放的玩家;第五類是類似游戲的陣營本,通常是團體對抗的形式,適合喜歡競技類活動的玩家。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適合的劇本,以期獲得最佳的沉浸感和體驗感。
劇本殺擁有自己的規則和行話。例如,游戲過程中玩家不會稱呼彼此生活中的真實名字,而是稱呼角色名字。DM 是指每局開本的主持人;NPC 是指除了主持人和玩家以外的角色,比如死者;C 位是指擁有重要信息或可以帶節奏的角色;偵探位是幫助大家尋找真相和兇手的角色;菠蘿頭是指在打情感本的時候幾乎不落淚的玩家,共情能力很差,代入不了;水龍頭是指共情能力強的玩家,更能感知到劇本里人物角色的情緒,眼淚像水龍頭一樣,情感沉浸飽滿。再如,上車是指玩家加入游戲的意思;跳車是指組好的車隊,臨時有人退出不玩;拼車是指人不夠的情況下,和其他不認識的玩家組隊一起玩;翻車通常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玩本體驗感不好或臨時出狀況玩不下去,另一種是組局失敗。此外,還有貼臉、實錘、反串、自爆、復盤等固定用語。從某種程度而言,掌握這些規則和行話才說明真正進入劇本殺這個圈子。亦可以證明異托邦是一個具有開放和封閉特征的系統,不熟悉劇本殺圈子的人則無法進入。
游戲過程中,玩家首先要做的就是代入角色。無論是場景布置、玩家變裝,還是遵照規則、說行話,目的都在于此。這樣玩家便進入一個不同于現實生活的另類世界,脫離了日常生活的平淡、乏味和熟悉,在這個另類世界中感受、體味和經歷。隨著線索的逐個浮現和層層推理,最終達至高潮。游戲結束后,玩家的角色體驗也隨之終結,又重新回歸熟悉的日常生活。
奧列弗·格勞在《虛擬藝術》一書中提到,當我們解釋沉浸的時候,可將其看作是一種能夠使人全神貫注,繼而從一種精神狀態轉換至另一種精神狀態的過程,其顯著特點就是可以拉近沉浸者與事物之間的心理審視距離,并強化沉浸者對當前事物的情感投入[27]。劇本殺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讓人忘乎自我、忘卻時間流逝,從而達到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沉浸體驗。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在快餐式、碎片化的當下,人們愿意花四五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投入到劇本殺游戲當中,去獲得一種異托邦的體驗。
1.獵奇心理
獵奇心理是指人們對于自己尚不知曉、不熟悉或比較奇異的事物或觀念等所表現出一種好奇和急于探求其奧秘或答案的心理活動[28]。在人的一生中,青年時期的獵奇心理最為強烈和活躍。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在劇本殺消費人群中,超七成為30 歲以下的青年群體。正是在獵奇心理的驅使下,許多陌生玩家開始嘗試接觸直至陷入其中。一方面,新鮮事物天然具有這種優勢;另一方面,則是人性使然。那么,新奇體驗是否會隨著玩家參與次數的增多而逐漸喪失吸引力呢?事實并非如此。因為無論是新手玩家還是成熟玩家,每次參與游戲可供其選擇的劇本類型是多種多樣的。此外,玩家是選擇跟認識的朋友還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拼車,體驗到的感受也是不同的。甚至一個本子多次刷,每次的體驗也不盡相同。
2.危險事件的安全體驗
平淡、枯燥、無聊、重復……是大部分人對日常生活的感受。于是,人們總是希望能在平常的日子里找到一些樂趣,尤其是那種能讓人感到驚險刺激的狀態,例如,恐怖片、鬼屋、密室逃脫、蹦極等?,F實社會是不允許違背倫理道德和法律的危險事件發生的,普通公民正常情況下也不會有機會參與到危險事件中,而人們對危險事件又有著獵奇的心態。很多劇本殺游戲會通過虛構危險事件達到警醒世人的目的,在游戲設置的虛擬環境中,玩家能夠以一種安全的狀態置身于危險事件中,獲得獨特的體驗感受。
1.迥異的人格體驗
從心理學上來看,人格是指個體在對人、對事、對己等方面的社會適應中,行為上的內部傾向性和心理特征,具有整體性、穩定性、獨特性和社會性等特征[29]。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人格特質。戈夫曼的擬劇論指出人的行為可分為“前臺行為”和“幕后行為”兩大類[30]。很多時候,由于他人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人們在前臺展示出的并不是真實的自己。而作為相對隱私的區域,人們會把他人和社會不能或難以接受的形象隱匿在后臺。人們有展示多種形象、體驗不同人格的需求和意愿,而游戲正是實現這一愿望的最佳途徑。在劇本殺游戲中,玩家可以通過選擇特定的人物角色進而體驗與自己有所偏差或完全迥異的人格。
2.角色扮演的人生體驗
事實上,我們的一生在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從時間軸線上來看,我們幾乎都會經歷從孩子、學生、父母再到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這樣的角色演變。另外,個人在承擔某一角色的同時也在承擔著其他的角色,例如,一位母親也可能擁有女兒、妻子、教師等多種角色。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會收獲更多的體悟和感受。但有些人可能不滿意自己的人生角色,抱有重啟或改變人生的沖動和渴望。在劇本殺游戲中,玩家可以體驗不同時代、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角色故事,可以在數小時內親歷人物角色的一生,獲得不同的人生體驗。
3.智力競賽的冠軍體驗
既然是游戲,那就有輸贏。在劇本殺游戲中,票選環節若玩家能投出真正的兇手,則玩家獲勝,否則真兇獲勝。無論是以普通玩家的身份,還是以兇手的身份出現,只要獲得最終的勝利,就能得到某種心理滿足。獲勝是對玩家推理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種能力的認可和肯定。玩家除了能獲得精神或心理層面的愉悅和滿足外,還可以得到物質層面的支持和激勵。比如,有的店家會為本場表現最好的MVP 提供代金券、獎勵小金條等?,F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希望得到他人認可和支持的欲望和需求,但是并非每個人都能得償所愿。而游戲中的獲勝體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人們的這種心理缺失,這也是為什么冠軍體驗能夠吸引玩家持續投入游戲的原因所在。
1.陌生的熟悉
“陌生的熟悉”指的是生活中一群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拼車”玩劇本殺,在游戲中他們將扮演彼此熟知的角色,可能是同學、戀人、夫妻、母子等,這種陌生的熟悉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人們的社交欲?,F代社會中大部分群體聲稱自己有社交尷尬癥,是社恐人士,面對社交群體不知道該如何開啟、持續和終結話題,表現出狂歡中的孤獨這種現象。而通過劇本殺游戲扮演角色中的熟人,往往可以打破這種尷尬局面。借由劇本的指引,人們可據此創造性地開啟對話,使整個社交過程順暢且完整。從陌生到熟悉,最后再回歸陌生,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一項獨特的社交體驗。
2.交往深度
在快節奏生活的當下,人們與很多人保持著泛泛之交,但是真正交心的朋友屈指可數。一般而言,影響交往深度的因素包括社交頻率、交往時間以及情感投入程度等。只有在滿足以上幾個因素的情況下,人們的交往才能達到某種深度。然而,由于人們精力的有限性,維持深度交往的人數較少。但是,人們普遍擁有與他人建立聯系、維持穩定交往的渴求。如果在現實中受限,人們便會轉求其他途徑,劇本殺就是其一,劇本殺游戲中的交往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人們渴求的深度交往。雖然只有短短幾個小時,但是在這段時間內玩家體驗到的是人物角色漫長的一生。這種時空壓縮下的深入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僅用短短幾個小時是絕對無法達到的。
從過程來看,劇本殺游戲主要是代入角色、推理升華,最終再回歸日常的一個循環。其特點突出表現為真人換裝、多類型選擇和沉浸體驗。由??碌漠愅邪罾碚摽芍?,劇本殺也是一個異托邦。劇本殺通過必要的場景布置、玩家真實的身體在場以及劇本殺圈的規則和行話,建構了一個實實在在的異托邦。玩家置身于異托邦之中,展開體驗型消費。首先是新奇體驗,包括獵奇情節與危險事件的安全體驗。其次是虛擬自我體驗,具體包括迥異的人格體驗、角色扮演的人生體驗以及智力競賽的冠軍體驗。最后是獨特的社交體驗,體現為玩家之間陌生的熟悉和時空壓縮下的深入交往。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劇本殺為何成為青年娛樂的新寵。
但是在劇本殺爆火的背后,我們也需警惕它存在的問題和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首先,是劇本殺行業嚴重的抄襲現象?,F在,玩家普遍反映劇本質量太差、劇本內容雷同、體驗感受不佳等問題。許多劇本殺經營者也表示好的劇本寥寥無幾。因此,嚴禁抄襲、打擊盜版迫在眉睫。這就需要劇本殺創作者、專業測評團隊以及玩家在內的所有劇本殺相關人員共同努力、合力解決。其次,部分類別的劇本可能會對青少年造成一定的心理和精神傷害。例如,恐怖驚悚類的劇本設定是否在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范圍之內?獨特的沉浸體驗以及另類的人生體驗能否保證青少年不會過度沉迷?對此,應為不同的玩家群體提供專屬的劇本類別。針對青少年應更多地推廣具有教育意義類的劇本。再次,應嚴厲打擊低俗色情文化在劇本殺行業中的擴散、蔓延。例如,有的劇本本身就偏色情,或者部分商家為盈利打色情擦邊球,甚至個別玩家本身就帶著獵艷的目的等。這需要劇本殺行業每一環節的共同努力、完善相互監督機制。針對偏色情的劇本不予發行,商家、玩家之間可以互相監督,同時玩家也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自身素養。最后,作為一種新興文化業態,劇本殺實體店鋪應向相關部門提交備案申請。
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劇本殺必然存在種種問題,其成熟和發展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市場的篩選和淘洗。在不斷完善、盡可能發揮劇本殺優勢價值的前提下,帶給人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娛樂體驗感受。
注釋:
[1]《2021 實體劇本殺消費洞察報告》發布:玩樂需求助推劇本殺連續“破圈”[EB/OL].(2021-06-03).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106/03/WS60b869caa3101e7ce97533db.html?ivk_sa=1023197a.
[2]李東慧,李冰,謝芳.劇本殺緣何備受青年群體青睞?[N].洛陽日報,2021-12-13(004).
[3]吳藝星.線下劇本殺:反群體性孤獨的“限時夢”[J].視聽,2021(5):137-139.
[4]韋藿珍.“劇本殺”迅速“出圈”年輕人開啟“沉浸式”社交[N].玉林日報,2021-08-10(B03).
[5]潘源.劇本殺游戲:沉浸式體驗中的空間敘事、身體感知與社交互動[J].聲屏世界,2021(10):96-98.
[6]相桐.劇本殺:青年社交“新寵”體驗別樣人生[J].青春期健康,2020(24):86-87.
[7]關子辰,吳其蕓.酒店引入劇本殺[N].北京商報,2021-12-13(004).
[8]蔡雨明.劇本殺為景區帶來新突破[J].小康,2021(35):174-176.
[9]吳志.電影院牽手劇本殺脫口秀 “影院+”能出圈嗎?[N].證券時報,2021-11-03(A03).
[10]焦翊.書店入局“劇本殺” 目標鎖定“Z 世代”[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21-08-17(001).
[11]謝宛霏,孟佩佩,張楨楨.火爆的紅色劇本更需內容把控[N].中國青年報,2021-11-30(007).
[12]戴先任.阻斷“劇本殺”盜版亂象后的灰色產業鏈[J].中國防偽報道,2021(4):46.
[13]鄭蕊.劇本殺火熱背后的版權之痛[N].北京商報,2021-09-29(004).
[14]喬禹.警惕不良“劇本殺”傷害未成年人[J].人人健康,2021(22):20-21.
[15]鄔林樺.申城現有400 余家“密室”,消防安全幾家過關?[N].解放日報,2021-10-27(005).
[16][法]米歇爾·??拢~與物:人文科學考古學[M].莫偉名,譯.上海:三聯書店,2002.
[17][法]米歇爾·??拢眍惪臻g[J],王喆,譯.世界哲學,2006(6):52-57.
[18][19][20]尚杰.空間的哲學:??碌摹爱愅邪睢备拍頪J].同濟大學學報,2005(3):19-24.
[21][22][23]謝欣然.米歇爾·??碌摹爱愅邪睢笨臻g理論探析[J].人文雜志,2015(10):72-77.
[24]崔德乾.沉浸式體驗:場景是基礎,劇本是靈魂[J].銷售與市場(管理版),2021(11):54-57.
[25][26]趙建國.身體在場與不在場的傳播意義[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37(8):58-62.
[27][德]奧列弗·格勞.虛擬藝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8]汪解.青少年性獵奇心理辨析[J].中國教育學刊,1991(3):60-62.
[29]顧雪英,胡湜.MBTI 人格類型量表:新近發展及應用[J].心理科學進展,2012,20(10):1700-1708.
[30][加]歐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M].馮鋼,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5+97-9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