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梅 高 星
2022年,中國視聽國際傳播呈現出新氣象。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作出重要部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以下簡稱“廣電總局”)聯合其他部委出臺文化貿易出口政策,制定節目對外譯制標準,持續實施走出去工程項目,各類走出去機構積極加強內容和平臺渠道建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有效提升國際傳播效能。[1]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高國際傳播效能,為廣播電視網絡視聽深入推進新時代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2年3月,商務部等7 部門修訂發布《文化產品進出口統計目錄(2022年版)》和《文化服務進出口統計目錄(2022年版)》,進一步細化文化事業產業名稱與編碼分類,與國際標準進行銜接,提高對外文化貿易統計工作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完善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統計體系。
2022年7月,商務部等27 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鼓勵支持視聽節目對外貿易。同月,文旅部和商務部聯合印發《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 商務部辦公廳關于開展新一批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申報工作的通知》,鼓勵支持視聽傳媒機構加強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形成產業聚合力,提高視聽貿易合力。
2022年7月,廣電總局出臺《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對外譯制規范》,對視聽節目譯制全流程進行規范,是我國首部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譯制的行業標準,有利于保障節目譯制質量,提高國際傳播效果。
1.配合服務元首外交,積極開展視聽公共外交活動
2022年9月,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烏茲別克斯坦前夕,中宣部對外推廣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共同指導,五洲傳播中心在烏茲別克斯坦國家電視總臺(TVR)、烏茲別克斯坦報道電視臺(UZReport)開播“電視中國劇場”青春篇“阿璞劇場”。9月14-16日上合組織元首理事會期間,劇場播出《創新中國》《如果國寶會說話3》《狄仁杰》《一路“象”北》中國優秀節目。2022年11月7日,配合二十國集團峰會在印尼召開,廣電總局在印尼雅加達啟動“視聽中國·優秀視聽節目展播”活動,以“這十年·以視聽作品感知中國的發展變化”為主題,在印尼電視頻道及UseeTV、WeTV、YouTube 等平臺播出電視劇《我們這十年》《山海情》《大江大河2》《在一起》、紀錄片《習近平治國方略》等十余部優秀視聽節目。為配合習近平主席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對泰國進行訪問,推動中泰視聽領域交流合作,2022年11月15日,廣電總局與中國駐泰國使館等單位主辦“中泰一家親”視聽產業交流活動,活動期間在泰國國家電視臺、泰國國家新聞社電視頻道播出《一灣一世界》《家在青山綠水間》《中泰一家親》等6 部中泰合拍紀錄片,在True ID、MONOMAX、YouTube、WeTV 等視聽平臺播出電視劇《我們這十年》《山海情》《大江大河2》《在一起》等優秀視聽節目。為配合習近平主席出席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2022年11月21日,廣電總局指導,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廣播電視局、寧夏廣播電視臺主辦“共享新視聽 共創新未來——中阿合作主題周”,啟動中東廣播中心(MBC)“電視中國劇場”推廣計劃暨《山海情》阿語版展播項目。2022年12月5-6日,在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期間,電視劇《山海情》阿拉伯語配音版在埃及等多個阿拉伯國家主流媒體平臺播出。
2.圍繞重要時間節點,積極開展視聽交流活動
2022年迎來中歐、中英、中日、中斯、中柬等系列建交紀念時間節點,廣電總局積極組織策劃系列雙邊視聽公共外交活動,簽署系列合作協議,推動視聽節目在對象國廣泛傳播。為慶祝中國和東帝汶建交20周年,加強雙方廣播電視機構交流與合作,2022年6月3日,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同東帝汶議會事務和社會傳媒部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授權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國家電視臺播放中國電視節目的合作協議》,推動《小別離》《媳婦的美好時代》《薪火相傳: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第三季)》《圍棋少年》等10 部優秀中國電視節目在東帝汶國家電視臺播出。為紀念中國同中亞各國建交30 周年,2022年8月2日,廣電總局首次舉辦中國與中亞國家廣電視聽合作研討會。2022年10月28日,為紀念中日邦交正?;?0 周年,廣電總局舉辦“中日合拍論壇暨‘全球發展 視聽共享’日本展播季”,在東京影視節展期間,《超越》《人間至味是清歡》《你和我的傾城時光》等24 部優秀中國視聽作品陸續登陸日本衛星劇場、銀河頻道、BS11 等電視媒體和亞馬遜日本站等新媒體平臺,讓日本觀眾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1.營造喜迎中共二十大良好國際輿論氛圍
圍繞黨的二十大,全國各級廣播電視網絡視聽機構積極開展國際傳播活動,制作播出系列作品,取得良好國際傳播效果。在二十大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以“新征程的中國與世界”為主題,采用44 種語言連續推出51 場媒體活動,超過3400 家境外主流媒體實時直播或大篇幅報道,總觸達規模超18 億人次,在全球形成強大傳播聲勢,產生了良好的國際傳播效果。[2]
總臺和地方廣電機構還積極采用“借嘴說話”方式,通過在華外國人的視角,用輕松活潑的方式講述新時代中國發展故事。如CGTN 創作的《小沈說事》《漢字里的會議》《坐著火車去長城》等短視頻,浙江臺創作的《這十年·百名外國友人看浙江》大型融媒體節目,中國搜索和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采用“街采+微訪談”模式制作的系列雙語短視頻《老外看中國10年》等,將黨的二十大報道進行輕量化呈現,提高了節目的情感溫度和可信度,取得了較好的國際傳播效果。其中,《老外看中國10年》系列短視頻海外平臺播放總量達1500 萬,近200 家海外媒體報道。[3]
2.積極利用國際賽事展現國家形象
2022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首次實現全面“上云”轉播的奧運賽事,圍繞冬奧主題的各類外宣活動與影視節目,不僅帶動全球各國和地區觀眾對冰雪賽事的熱情關注,而且成為展現中國可信可愛可敬形象的重要窗口。美輪美奐令人嘆為觀止的冬奧會開幕式,引發廣泛的國際好評,實現廣泛的國際傳播,取得了良好的國際口碑。在澳大利亞,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直播收視率比上屆冬奧會提升了331%,德國電視二臺(ZDF)收視率高達32.8%。[4]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奧運頻道在其TikTok 官方賬號(@nbcolympics)發布的《立春》短視頻,播放量超過37.5 萬人次,點贊數超過2.5 萬次。[5]中外頂級冰雪運動員乃至冬奧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都成為海外媒體津津樂道的“頂流”。[6]此外,圍繞2022 北京冬奧會,廣電總局聯合有關機構舉辦“2022 北方冰雪旅游海外推廣季”“冰雪主題紀錄片全球展映季”等活動,在海外多渠道播出一批展現冰雪競技風采、普及冰雪運動、展現冰雪文化的影視節目。
搭建國際交流平臺,打造國際交流品牌活動,是促進視聽節目國際傳播的重要舉措。2022年,廣電總局持續舉辦系列品牌國際交流活動,推動中外視聽交流務實合作。2022年8月25日,廣電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非洲廣播聯盟主辦第五屆中非媒體合作論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非合作論壇非方共同主席國塞內加爾總統馬基·薩勒向論壇致賀信。論壇通過了《第五屆中非媒體合作論壇共同宣言》,提出深化合作傳播、助力全球發展、講好中非友好故事、推動數字媒體發展、加強青年交流等5 項倡議。論壇還配套舉辦了“首屆非洲視聽節目中國展播季”以及“我的中非友好故事”短視頻征集等活動,發布了節目互播、紀錄片創作、欄目創新、新媒體合作4 個方面的12 項合作成果。
2022年9月6-13日,廣電總局、柬埔寨新聞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在廣西南寧共同主辦第四屆中國—東盟視聽周,搭建全方位傳播中國聲音的立體展臺,促進中國—東盟視聽交流合作,賦能中國—東盟視聽創新發展。視聽周開幕式首次設置東盟分會場,提升視聽周國際傳播能力。視聽周期間,來自中國和東盟的45 部174 集優秀視聽作品,在中國、柬埔寨、泰國、印尼、越南、老撾、緬甸等7 個國家61 個主流電視頻道和新媒體平臺播出。
為深化中俄視聽合作,2022年11月20日,廣電總局與俄羅斯數字發展通信與大眾傳媒部共同支持開展“2022 中俄視聽傳播周”,舉辦“2022 中俄優秀視聽作品互譯互播”、中俄青年云歌會、中俄短視頻大賽、第二屆中俄動畫產業對話會等一系列主題活動。中俄機構從2022年上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陸續相互播出《習近平治國方略:中國這五年》《創新中國》《瑞奇寶寶(第四季)》等一批精品佳作。
2022年,中國廣播電視機構代表當選“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以下簡稱“亞廣聯”)副主席,中國將在推動亞太地區廣電視聽產業共同發展繁榮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中國電視劇《人世間》、公益廣告《身心健康——焦慮號列車》、紀錄片《人生第二次》、“青島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制作區”等作品與項目獲得亞廣聯多個獎項。
此外,中國廣播電視網絡視聽機構還積極參評其他國際獎項,不少優秀作品獲得國際大獎。其中,古裝劇《錦繡南歌》獲國際艾美獎“最佳電視連續劇”大獎;合拍紀錄片《抗擊新冠肺炎:生死前線》獲得第43 屆美國泰利獎(The Telly Awards)電視紀錄片銅獎,成為首次獲得該獎項的中國抗疫題材紀錄片;《勇敢者的征程》《行進中的中國》《柴米油鹽之上》《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上海解放特輯)》《體育促進和平》等多部紀錄片獲得國際獎項。
2022年,中國電視劇、紀錄片、動畫、綜藝等各類視聽節目質量持續提升,題材類型更為豐富,走出去方式更為多樣,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電視劇、紀錄片、動畫片、綜藝節目的高質量發展,為國際傳播提供了強大的品質保障。在各類節目中,電視劇以精彩的內容、精良的制作、豐富的題材、新奇的故事、演員的精湛表演甚至顏值,保持中國視聽內容國際傳播最主要的節目形態的地位。
1.重大題材電視劇創作實現新突破,海外傳播效能不斷提升
一批具備國際視野和國際表達、反映時代精神和社會現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題材電視劇獲得海內外觀眾的認可。特別是聚焦世界性話題、具備人類共同價值的作品,以思想的穿透力、情感的溫度獲得廣泛的國際傳播,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如減貧主題電視劇《山海情》共譯制為17 種語言,在東南亞、非洲、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主流電視臺相繼播出,不少觀眾被中國減貧經驗以及中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奮斗精神所感動;展現法治與情理矛盾沖突的鄉村振興劇《幸福到萬家》,同步上線193 個國家地區,My Drama List 評分8.0 ;關注新時代平凡普通人奮斗的單元劇《我們這十年》,在20 多個海外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短小精悍的內容、生動鮮活的中國故事獲得海外觀眾關注。
2.高品質現實題材電視劇受到海外媒體青睞,優秀劇集實現獨家播出
如《人世間》被Disney+ 收購全球獨家播出權;《開端》被Netflix 獨家采購,采用分區發行模式上線。
3.中國電視劇敘事模式在國際市場受到青睞,外國影視機構積極爭取翻拍權
韓國獲得授權翻拍電視劇《開端》,并購買了該小說的網劇和產品周邊等衍生版權;《贅婿》真人劇翻拍權授權給韓國流媒體平臺Watcha;《三十而已》通過IP 版權翻拍形式授權給多國,即將翻拍成印尼版Jalan Tiga Puluh等。
紀錄片創作通過中國故事、傳統文化元素的國際化表達,獲得海外市場和觀眾的認可。其中,美食類節目形成系列化發展,國際傳播能力不斷提高?!讹L味人間4·谷物星球》《江湖菜館3》等美食類作品延續中華美食這一經典元素,持續系列化創作,在國內上線后便已預發行至北美、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各類海外平臺。
動畫作品立足全球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與規律,持續開展創作,已實現系列化、IP 化、品牌化發展,也已持續走出去?!栋坠緡4笞匀恍≌n堂》《天天成長記》《海豚幫幫號》等動畫,形成系列化發展,有的實現電視動畫、電影、衍生產品走出去,有的進入歐美國際主流兒童頻道播出。
綜藝節目一方面加強節目形態和內容的原創,另一方面加快形成標準化、產品化的節目模式,開始實現模式出口。如東方衛視《我們的歌》在國內已播出四季,其獨創的“前輩歌手”與“新生力量”組合模式,于2022年實現西班牙語模式版本落地播出;國內已成功播出五季的優酷綜藝《這!就是街舞》,其越南版在主流媒體平臺播出后,首播收視率在越南全國電視臺同時段排名第一,前3 期在越南前四大城市18-35 歲人群中平均收視率達3.1%,超過越南電視節目平均收視率值。
國際合拍已經成為國際傳播的重要路徑,不論是紀錄片、動畫片還是電視劇,都已經通過國際合拍方式,實現精準的國際傳播。世紀優優攜手泰國主流電視臺投資制作《我叫布薩芭》《漂亮的她》《重啟戀的世界》3 部S 級泰劇。其中,《我叫布薩芭》在泰國One31 電視臺、LINE TV,以及越南、北美等新媒體平臺播出;《漂亮的她》《重啟戀的世界》在泰國3 臺播出,并上線Netflix 平臺。五洲傳播中心聯合英國廣播公司(BBC)、B 站和英國雄獅制作公司共同制作的紀錄片《舞臺上的中國》(China on Stage),通過BBC 世界新聞頻道(BBC World News) 以及其他主流媒體在海外上線播出。動畫片《嘰哩與咕?!返谝患景l行到美國NBC 播出,第三季開始與英國美國動畫制作機構合作,有望實現更廣泛的國際傳播。視聽帶來新機遇,新機遇催生新未來。
短視頻短小精悍,適應移動傳播、社交傳播等突出優勢,成為國際傳播的重要內容形態。中國美食、美景、民俗、民樂、非遺等題材短視頻,實現快速的國際傳播。短視頻也是節目推廣宣發導流的重要形式,大量電視劇在國際社交媒體平臺通過拆條、網紅解讀等方式實現廣泛傳播,為節目導流,形成長短互動傳播。
此外,舉辦網絡視聽網紅大賽、短視頻大賽等活動,通過國外網紅視角,讓更多主題主線類短視頻實現廣泛的國際傳播。其中,廣電總局舉辦的首屆網紅大賽優秀入圍作品,在YouTube、Facebook、Instagram、Twitter、TikTok 五大海外新媒體平臺上共發布作品302 個,觸達海外用戶140 萬人。
在全球媒體融合的背景下,中國對外傳播平臺和渠道逐漸多元化,“電視中國劇場”、長視頻平臺海外版、智能終端內置視頻應用程序、國際互聯網平臺等,形成走出去融合傳播矩陣,有效推動中國視聽內容國際傳播。
截至2022年底,中國已經在全球38 個國家開通62 個“電視中國劇場”欄目,形成全球傳播、區域傳播、國別傳播鮮明特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五洲傳播中心、福建臺、云南臺、寧夏臺、廣東臺等,積極開辦“電視中國劇場”。其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翻譯制作中心累計使用29 種外語,譯制超過9824 部、超過34 萬分鐘國產影視作品,落播五大洲的39 個國家40 家媒體。在廣電總局指導下,尚斯國際出版傳媒集團在俄羅斯紅線電視臺、白俄羅斯電視臺開辦“今日中國”欄目,播出《毛澤東》《功勛》《美好生活》等節目;在上合組織峰會期間五洲傳播中心在烏茲別克斯坦國家電視臺開辦“阿璞劇場”,播出《山海情》《急診科醫生》《創新中國》《天工開悟》等節目,覆蓋25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視臺和新媒體平臺,觸達1200 萬家庭、1.3 億用戶。
愛奇藝、騰訊視頻、芒果TV、優酷等長視頻平臺都推出了國際版,已經積累了超過1 億的海外用戶,覆蓋了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平臺上匯聚了規模龐大的中國節目內容,成為國際傳播主平臺。據不完全統計,愛奇藝國際版、騰訊視頻國際版、芒果TV國際版共上線劇集近1600 部[7],其中95% 以上為平臺自制內容。騰訊視頻海外版WeTV 以優質內容吸引用戶,海外下載總數超過1.5 億,華語內容時長超過1 萬小時,配音內容超過2000 小時。愛奇藝國際版利用最新技術,在東南亞地區的視頻加載速度優于美國流媒體巨頭,AI+5G 技術實現了為直播節目提供多語言字幕的超低延遲實時翻譯,在東南亞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視頻平臺。[8]
國內主流媒體在海外社交平臺開設賬號和頻道,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國際傳播矩陣,拓展全球影響力傳播力。CTR 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國內30 余家主要央媒和省級以上廣電機構在YouTube、Facebook、Twitter 等海外三大社交平臺開設超過770個賬號,累計粉絲量達11.6 億。[9]其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在國內主流媒體海外網絡傳播力榜單中排名前三,湖南廣電和上海廣電的國際網絡傳播力表現突出。
中國視聽節目國際傳播以YouTube 平臺為主,其他全球化視聽平臺為輔。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10月,僅深圳雅文和世紀優優兩家機構在YouTube 上就運營700 多部中國電視劇,提供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德語、意大利語、俄語、阿拉伯語等多種語言服務。其中,世紀優優運營100多個頻道,提供13 種語言服務,累計訂閱人數突破2700 萬,觀看次數超過200 億次。[10]
在后疫情時代協同開放的全球展會新形勢下,中國聯合展臺注重發揮線上線下資源優勢,積極參與國際重要節展活動,實現疫情期間中國視聽內容“云端出?!?。2022年采用“云展示”形式,中國聯合展臺參與多項國際影視節展,包括亞洲電視論壇及市場(ATF)、戛納秋季電視節MIPCOM、法國國際陽光紀錄片節、法國昂納西國際動畫節、新加坡國際廣播電視展、莫斯科春季世界內容市場(WCM Online)等,并在2022年ATF 再次回歸線下展覽期間,以“ATF特別合作伙伴:視聽中國”(Special Partner:Seeing China)冠名,舉辦了4 場線下推廣活動,攜帶30 家機構200 多部作品參展,進一步提升中國聯合展臺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此外,中國聯合展臺在線平臺還積極配合推出云展臺、云會議、云交流、云版貿等服務,提供沉浸式展播體驗,助推各類節目國際宣推與發行。
2022年,中國廣播電視網絡視聽走出去機構不斷發展壯大,呈現出百舸爭流、全產業鏈競相出海、上下游緊密合作新氣象。
視聽新媒體平臺不僅注重自制內容的國際發行與經營,也在建設自有海外版平臺、設立海外分支機構、推動國際合拍合制等方面積極布局,實現節目發行、自主平臺出海、借船出海多條腿走路,國際傳播優勢明顯。
1.版權發行規模龐大
憑借自身強大的內容制作能力,網絡視聽平臺積累了規模龐大的優質版權資源,為國際發行提供了充足的內容保障。截至2022年11月,愛奇藝已向全球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電視劇、綜藝、紀錄片、動漫等影視作品7000 多集,電影300 多部。2017年以來,優酷共向海外發行了1100 多部約1 萬集節目版權,其中,劇集(電視劇/ 網絡?。?10 多部3500 多集,綜藝節目70 多檔800 多集,文化紀實類節目50 多部900 多集,動畫片90 多部3500 多集,網絡電影700多部;騰訊視頻不僅將內容成功發行至東南亞和日韓等傳統市場,還拓展印度、巴基斯坦、中東、南美和東歐等新興市場。芒果TV 自制電視劇、綜藝節目、紀錄片等,內容在海外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相繼發行到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3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流電視平臺。
除了播出自制內容外,一些平臺還搭載高品質節目出海,實現優質內容與平臺資源的整合。如,新麗傳媒出品的《玫瑰之戰》長視頻國際版同步播出。
2.本土化運營提高國際傳播效果
愛奇藝在泰國、馬來西亞、北美等地設立本地辦事處進行本土化運營,深入當地市場和用戶,推動國際業務向縱深發展。2022年,愛奇藝將“迷霧劇場”中多部現代懸疑類型的華語劇集拓展至更大范圍的“朋友圈”,圍繞國際業務雙中臺建立全產業鏈團隊。騰訊視頻在印尼、泰國加強本土化自制內容建設,在2020-2021年都產生了爆款項目,這些內容觀看量是中國內容觀看量的10 倍,通過這些本地內容發展新用戶,然后將他們轉化成觀看華語內容的用戶。
3.充分利用國際社交媒體,打造多語種國際傳播矩陣
騰訊視頻通過海外主要社交網站形成多矩陣社媒運營,觸達全球華語內容愛好者,累計擁有超過7000萬粉絲[11]。愛奇藝社媒矩陣粉絲突破2000 萬。
在廣電總局指導支持下,地方廣播電視機構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開展各具特色的走出去項目,形成重點突出、分工合作的國際傳播新格局。
北京廣電充分發揮四達、中阿衛視等機構國際傳播資源力量優勢,積極開展對非、對阿傳播,組織舉辦“北京優秀影視劇海外展播季”“中阿影視合拍項目交流會”等活動,與多個國家電視臺等機構開展線上線下交流互動。
邊境地區廣電機構充分發揮地緣優勢,積極開展周邊傳播。廣西、云南廣電機構發揮與東盟、瀾湄地區毗鄰優勢,舉辦中國—東盟視聽周、瀾湄視聽周、“春天的旋律”“四海情長久·五洲共春暉”跨國新春文藝晚會等活動,形成品牌化發展。內蒙古廣電發揮與蒙古國接壤和語言優勢,開展對蒙古國傳播,在蒙古國舉辦“中國好歌曲 蒙古好聲音”歌曲大賽活動。寧夏廣電機構發揮對阿傳播語言等方面等優勢,舉辦“共享新視聽 共創新未來——中阿合作主題周”活動,并將《山海情》譯制為阿拉伯語,在埃及等多個阿拉伯國家播出。吉林廣電發揮對俄傳播優勢,開展“2022 中俄視聽傳播周”“2022中俄青年歌會”等活動。福建廣電發揮“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舉辦“潮起福建·視聽共享”活動,在菲律賓多媒體平臺播出《?!ひ姟返认盗卸桃曨l、《大江大河》等電視劇。
上海、浙江廣電發揮對外開放和內容創作優勢,積極開展國際傳播活動。上海廣電組織舉辦“視聽中國 走進歐洲”活動,《行進的中國》《兩個人的世界》《江南》等20 多部400 集節目在法國、德國等多國媒體平臺播出。浙江廣電組織舉辦“詩畫浙江”歐亞推廣季活動,紀錄片《擁抱》系列節目在全球展播。
1.傳統國際發行機構加強新媒體播出平臺建設
2022年,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持續加強在線平臺China Zone 建設,實現版權發行和在線播出兩條腿走路。截至目前,China Zone 已入駐7 家海外平臺,開辦11 個多語種頻道,多語種節目超過6000 小時,面向全球200 余個國家和地區播出。華策影視建立的華語影視劇海外新媒體矩陣“華劇場”頻道達到50 個,海外用戶訂閱量超過1000 萬。[12]
2.內容出海MCN 機構快速成長
2022年,雅文傳媒旗下運營頻道在YouTube 總訂閱用戶超過1 億,月均觀看時長達28 億,月均瀏覽量達20 億。WebTVAsia 葡萄子傳媒在YouTube運營600 多個頻道,總訂閱量超過5000 萬,業務涉及中國大陸、東南亞等國家地區。
3.新興發行機構快速成長
如九樣傳媒以爆款產品、經典老劇、熱播新劇為抓手打開新興市場,建立高度專業化的國際發行人才隊伍,將《三十而已》等優秀節目發行到多個國家,將《云中誰寄錦書來》《燦爛的轉身》《關于唐醫生的一切》《簡言的夏冬》等新節目發行到日本、韓國、蒙古國以及東南亞、北美等國家和地區傳統媒體平臺和新媒體平臺。
抖音海外版TikTok 通過算法推薦、技術賦能等方式,在全球短視頻市場逐漸擴大規模、全球用戶黏性不斷增強。data.ai 有關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TikTok 平均用戶使用時長為每月23.6 小時,超過YouTube 的23.2 小時。PLANOLY 發布的《2022年社會媒體趨勢報告》顯示,47.4% 的TikTok 活躍用戶在10-29 歲之間。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新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從TikTok 獲得新聞。
TikTok 也已成為中國視聽內容國際傳播的新興平臺。截至2022年12月,人民日報TikTok 官方賬號粉絲數已超過120 萬,發布內容覆蓋中國政治、軍事、生活、藝術等各領域,打造眾多爆款內容,吸引粉絲們積極互動,至今已獲得超過880 萬個點贊。中阿衛視在TikTok 平臺建立賬號“Seeing China”,已經具有一定的傳播力。截至2022年12月底,《視聽中國·福建時間》在該賬號總體觀看量達70 萬次,單條最高點擊量13.67 萬次,多條內容點擊量突破5 萬次。
未來,廣播電視網絡視聽行業將更好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進一步擴大聯合制作,提升節目內容的質量和國際化水平,提升平臺內容和語言服務的國際化水平,切實提高國際傳播效能。
注釋:
[1]除特別說明外,本文數據來自“中國聯合展臺”微信公眾號。
[2]CMG 觀察.超3400 家外媒報道!總臺“新征程的中國與世界”系列活動火爆海外![EB/OL].(2022-11-13).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71094615&ver=4227&signature=vEbvIZxsgSuAIyd8WzjrlHokScifN4jxo EPQZVZomi9s64xA4VUaC92uDGm1yIOoCA4EN-1Uw7rdylSkRRvG27I*0No-7IJ12ci-u7K7vlqM1*siCxOXksy03vd7aYm&new=1.
[3]中國聯合展臺在線平臺.系列雙語短視頻《老外看中國10年》巧妙打開國際傳播新視角[EB/OL].(2022-11-30).http://cdn.chinapavilion.com.cn/art_det/id/1441.html.
[4]曾文莉,程蔚.數字科技助力北京冬奧會國際傳播[EB/OL].(2022-08-12).http://www.cssn.cn/gjgxx/gj_zgwj/202208/t20220812_5470651.shtml.
[5]王巖,陳奇.北京2022年冬奧會境外社交媒體輿情分析及應對策略[J].對外傳播,2022(4):58.
[6]曾文莉,程蔚.數字科技助力北京冬奧會國際傳播[EB/OL].(2022-08-12).http://www.cssn.cn/gjgxx/gj_zgwj/202208/t20220812_5470651.shtml.
[7][8]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電視劇國際傳播報告(2022)[R].2022:1.
[9]德外5 號.CTR 發布:主流媒體網絡傳播力報告|2022年上半年[EB/OL].(2022-07-11).https://mp.weixin.qq.com/s/Tbox2fox7BdQrbmbyZ8Gvw.
[10][11]廣電時評.中國故事搭乘網絡視聽“新力量”遠航|網絡中國劇場論壇[EB/OL].(2022-09-08).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NTE2NTQyNw==&mid=2650867524&idx=1&sn=83907ae5d53432d13cd1fb678e3bbc39&chksm=f0fd5ed8c78ad7cee9f6f9fe278d0c991d4d82bee279271eaac78e8d5c4580a499dc33c12044&scene=27.
[12]華策影視2021年年度報告[R].2022(4).